葛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理念助力323攻坚行动潇湘晨报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为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攻坚行动的决策部署,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湖北省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攻坚行动方案(—年)》要求和全省卫生健康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省老龄问题医院老年病科,将“攻坚行动”作为突破口,聚焦老年高血压、糖尿病两种基础疾病,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推动中医药深度介入“攻坚行动”。

老年高血压的中医药防治

老年高血压是指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正常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大于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柱,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一、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一)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收缩压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舒张压会缓慢下降。

(二)血压波动大:老年人餐后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白大衣高血压。

(三)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小于10%或大于20%。

老年高血压是以眩晕、头痛、血压增高、脉弦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对于老年高血压,中医药是如何防治的呢?

二、老年高血压的中医药预防

(一)精神内守

老年人应保持平和心态。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高血压与性格及情绪状态密切相关。长期的紧张、焦虑或抑郁等精神压力持久不消除,易促发高血压。

(二)食饮有节

日常饮食应做到三个方面:1.结构合理,多吃粗粮。高血压患者饮食上应该粗细搭配,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充足供应。主食宜多吃粗粮、杂粮,如玉米、糙米、燕麦、小米等,少吃精制米面,这样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大有裨益。

2.饮食有节,饥饱有度。高血压患者进餐必须要有规律,饮食最好的状态是“三分饥,七分饱”。

3.饮食清淡,切忌肥甘。现代医学主张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能超过6g,中老年人日摄盐量更应该控制在4g以内。

(三)起居有常

起居应顺从自然规律,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形成稳定的生物钟节律,对血压调节大有益处。

(四)不妄作劳

疲劳过度包括体力过劳和脑力过劳,而后者是引起高血压病的主要因素。高血压的运动调治应当遵循“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以静为主”的原则,主要以户外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气功锻炼、保健降压操等节律慢、运动量小、竞争不激烈,且不需要过度低头弯腰的项目为宜,并以活动后不觉疲倦为度。每次运动要达到30分钟,每周运动5次以上,运动强度以运动时年龄加心率等于次为宜。

三、老年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老年高血压重在从整体出发,注重脏腑间生克制化规律,通过调整全身的机能活动,促进心、脑、肾等脏器病理改变的恢复,机体气机升降、阴阳调节趋于平衡,从而达到血压下降的目的。中医一般把高血压分为以下几种证型进行治疗。

(一)肝阳上亢型:主要表现为面部潮红,烘热,头晕,头痛,项强,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脉弦。治法以平肝潜阳,此法能够平熄肝阳,潜降肝火,缓解高血压病的交感神经兴奋症候。方药予以天麻钩藤饮或龙胆泻肝汤。常用药物有天麻、白蒺藜、菊花、钩藤、石决明、白芍、羚羊角、代赭石。

(二)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遗精,咽干,五心烦热,面红目赤,口渴欲饮,失眠多梦,舌红降,脉弦细数。治法以滋补肝肾。方药予以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常用药物有生地、知母、山萸肉、杜仲、枸杞子、丹皮、北沙参、川楝子。

(三)痰湿阻络型:主要表现为胸闷,恶心,肢体沉重,肌肤麻木不仁,头晕,目眩或头重如裹,倦怠多梦,纳呆,舌淡胖,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治法以平肝化痰,祛湿通络。方药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或茯苓杏仁甘草汤。常用药物有白蒺藜、天麻、钩藤、半夏、白术、泽泻、瓜萎皮、车前子、丹参。烦热呕恶,胸闷,苔黄,脉弦滑加天竺黄、黄连;身重麻木加胆南星、僵蚕;纳呆加焦三仙或鸡内金等。

(四)气虚血瘀型: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胸闷气短,面色暗,舌质淡暗或紫暗,边有齿痕或有瘀斑,苔白,脉弦细。治法以益气活血,佐以平肝疏络。方药予以补阳还五汤或血府逐瘀汤。常用药物:生黄芪、太子参、党参、川芎、丹参、益母草、泽兰、鸡血藤。

(五)心肾不交型: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心烦不寐,耳鸣健忘,腰酸梦遗,口干,舌红,脉细数。治法以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方予以黄连阿胶汤或交泰九。常用药物有北沙参、麦冬、龟板、白芍、山萸肉、白蒺藜、珍珠母、灵磁石、生龙牡、石决明。阴虚明显加天冬,玉竹,鳖甲等。

(六)阴阳两虚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心悸少寐,胃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耳鸣耳聋,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小便清长。治法予以滋养肝肾,温补肾阳。方药予以大补元煎或济生肾气丸或金匮肾气丸。常用药物有生地、山药、枸杞子、杜仲、山萸肉、制附片、鹿角胶。临床用药时亦可选用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复方杜仲片、复方钩蜜片、局方牛黄清心丸、龙胆泻肝丸、脉君安、全天麻胶囊、天麻定眩片等,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遇到血压急剧升高之时,可以尝试穴位按摩,选择耳后的降压沟、头顶的百会穴、胳膊肘外侧的曲池穴按压10~20分钟。降压沟可以疏通经脉、控制血压;百会穴可缓解头晕目眩;曲池穴可清热祛风、行气血、通经络。此外,印堂、太阴、风池、合谷、内关、涌泉、大椎、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溪等穴也可以降血压。医院老年病科病房中,遇到高血压患者,常用吴茱萸末20克,老陈醋调成膏,放在胶布上贴双侧涌泉穴,连贴至少两周,可以起到引火下行,交通心肾之用。

(以上用药及治疗均需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老年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

老年糖尿病是指60周岁以后发病或60岁之前发病,延续到60周岁以后的糖尿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多饮、多食、多尿、乏力及体重减轻。诊断标准为:1.具有糖尿病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2.具有糖尿病典型症状,口服葡糖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3.具有糖尿病临床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4.无典型糖尿病症状,必须依据空腹血糖或负荷后2小时血糖水平判断,并且需要另一日复查以明确诊断。

一、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一)症状不明显。患者多无明显“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的症状,或者症状轻微,不易发现。

(二)多为2型糖尿病。

(三)血糖控制不佳,治疗依从性差,并发症多。

(四)具有较高的低血糖风险,且患者感知低血糖能力差。

二、老年糖尿病的中医药预防

糖尿病在中医的范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型,早期“阴虚热盛”偏于上消,患者血糖很高。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食易饥饿,大便秘结。中期“气阴两虚”偏于中消和下消,中期在糖尿病病程中最为多见,有气虚症状(乏力,自汗,气短等)以及阴虚症状(潮热盗汗、腰酸耳鸣等)。晚期“阴阳两虚”为下消,是多脏腑功能衰退的表现。主要症状为形寒肢冷,面目浮肿,腰膝酸软或冷痛,耳鸣耳聋,或手足发凉,夜尿多。对于老年糖尿病,中医药是如何预防的呢?

(一)饮食有节

糖尿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饮食,历代医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

(一)猪胰子1只,低温干燥,研成粉状,每次服9克,每日2次;

(二)三豆饮:绿豆克、黑豆50克、赤小豆50克,煎汤服用;

(三)苦瓜炒肉:鲜苦瓜克、瘦猪肉50克,武火炒后食用。

适宜进食的蔬果:

(一)上消宜选用的蔬果:黄瓜、西瓜翠衣、猕猴桃。

(二)中消宜选用的蔬果:芹菜、苦瓜、香瓜。

(三)下消宜选用的蔬果:洋葱、圆白菜、桃。

服用这些验方、蔬果时也应将其计算在每天摄入的热量之中,避免热量摄入过多。

(二)运动疗法

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要适当,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可选用的中医运动疗法有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气功疗法等。

(三)情绪调摄

控制不良情绪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很有帮助。糖尿病患者应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以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四)劳逸适度

控制好房事频率,通过饮食和锻炼的方法增强肾的功能可以辅助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三、中医养生保健

(一)注重自我管理。糖尿病患者应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饮酒,少吃富含盐和糖类、油脂以及高热量的食物。

(二)注意个人卫生。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注意口腔卫生,女性患者要保持外阴清洁。

(三)注意保护足部。足部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患者需每天检查足部情况,发现有水疱、皮裂、磨伤、鸡眼、甲癣等,需及时处理,不可用锐利刀剪自行修剪。每天用温水泡脚,水温不可过热。

(四)保持血糖平稳。应掌握自我检测血医院测量血糖,以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四、老年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

老年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适度的降血糖作用;(2)改善临床症状;(3)糖尿病预防;(4)配合使用,减少西药剂量;(5)预防和治疗早期慢性并发症。

以下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常见疗法:

(一)中药辨证疗法

根据糖尿病发展的三个阶段,可以采用辨证治疗,应用时首先需要中医严格辨证。

1.早期“阴虚热盛”

治疗常用方法为消渴方加减,主要以清肺胃之热为主。常用药是生地、葛根、石斛、苦瓜、玉竹之类,养胃阴,通便。中成药可选用消渴平片、清胃黄连丸。

2.中期“气阴两虚”

治疗常用方法为参芪地黄汤加减,以补气生津为主。常用药是太子参、生黄芪、生地、麦冬、山药、山萸肉、玄参之类。如偏于气虚可选用中成药如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如偏于阴虚可选用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

3.晚期“阴阳两虚”

治疗常用方法为金匮肾气丸加减,主要以温补肾阳为主。常用药是制附片、肉桂、熟地黄、山药、山萸肉等。中成药可选用金匮肾气丸、生力胶囊、强肾片等。

(二)中医适宜技术治疗

(一)针刺治疗

1.上消取穴。主穴:胰俞、肺俞、太渊、心俞、少府;配穴:少商、鱼际、膈俞、金津、玉液。

2.中消取穴。主穴:胰俞、脾俞、胃俞、三阴交、内庭;配穴:足三里、中脘、内关。

3.下消取穴。主穴:胰俞、肾俞、太溪、太冲;配穴:复溜、水泉、命门、气海。

(二)艾灸疗法

用艾柱(直径为1.5cm,高2cm,重0.5g)及鲜姜片(厚3~4mm,直径2cm)进行隔姜灸,以上数组主穴轮流使用,每天应用一组,配合随证加减,每穴灸10~30壮,隔天灸一次,24次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

一些非药物疗法非常有效,如糖尿病中风以后,可配合针灸推拿康复疗法;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用针灸镇痛、止疼;糖尿病人饥饿感强烈,可以采用耳穴压豆法抑制食欲;糖尿病伴有失眠、便秘,也可以用耳穴压豆法、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在临床上,还有中药熏洗、中药离子导入、脉冲、气压循环驱动等非药物疗法。

(以上用药及治疗均需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作者:孙莉军、蔡精灵、赵诗超、杨靖

责任编辑:孙光文

信息来源:湖北省老龄问题研究中心、医院老年病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