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掰开了,揉碎了,这么讲葛根理解更加深刻 [复制链接]

1#

导读:葛根是临床上常用中药,近年来很多商家打着养生的口号,制作了很多含有葛根的产品,到底葛根怎么用,有什么功效?读完这篇文章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

来源

葛根首载于《本经》,其曰:“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其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根,前者习称野葛,后者习称粉葛。一般生用,也可以煨用,煨葛根长于升阳止泻。

传统表述

葛根甘辛性凉,归脾胃经。它能够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主治:①项背强痛兼发热、恶寒、无汗者,配伍麻*、桂枝,如葛根汤;兼发热、汗出者,配伍桂枝、白芍等,如桂枝加葛根汤。②麻疹初起或疹出不透,配伍升麻等,如升麻葛根汤。③津伤口渴,配伍*芪、天花粉等,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之玉液汤。④脾虚腹泻,宜配伍人参、茯苓、白术等,如七味白术散;若泻下不爽之湿热泄泻,配伍*芩、*连等,如葛根*芩*连汤。

药理分析

葛根含葛根*酮,又称葛根素,能够直接扩张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还能扩张冠脉血管和脑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血氧供应。从这些作用来看,葛根应该具有活血作用。

葛根*酮的药理作用

①葛根*酮能够解除项背强痛。

从《本经》中可以看出,葛根主“诸痹”,痹,即闭,就是关闭不通,不通则痛,即葛根主治各种各样的疼痛,尤其用于颈椎病所致的头项强痛,这在《伤寒论》中有多处记载,如葛根汤主治“太阳病,项背强,无汗恶风”,桂枝加葛根汤主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这是葛根最早用于项背强痛的记录。这种解肌作用不仅为临床所证实,而且药理研究发现,本品所含的葛根*酮对颈部血管具有明显的扩张作用,能较好缓解病人的“项紧”症状。过去,从葛根中提取出的葛根*酮,广泛用于颈椎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由于其易引起输液反应,现今临床已很少应用。但是,从葛根素曾经辉煌的使用历史可以看出,葛根*酮具有较好的活血作用。

②葛根*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一种复杂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以慢性无排卵(排卵功能紊乱或丧失)和高雄激素血症(妇女体内男性激素产生过剩)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不孕、肥胖、多毛、痤疮等。临床研究

发现,其多数患者具有颈椎病或颈椎不适,这为我们应用葛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了药理学依据。一方面,葛根*酮能够治疗颈椎病;另一方面,葛根*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够对抗女性体内过多的雄性激素。临床上,笔者常用葛根汤配伍桂枝茯苓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的不孕。

止泻作用

葛根止泻的机理颇为复杂。

其一,药理研究发现,葛根对肠管具有罂粟碱样的解痉作用,也就是说它能够治疗肠痉挛所致的腹部绞痛。虽然没有证实葛根具有止泻作用,但对于肠道感染所致的腹痛、腹泻却具有间接的治疗作用,因为它能够止痛,与西药阿托品的作用机理相类似。止痛的机理,类似于《本经》之葛根主“诸痹”。

其二,葛根还能够对抗组胺受体,抑制肠道分泌,使肠道分泌减少,从而减轻腹泻,这可能是葛根止泻的机理所在。

其三,西医对于腹泻较剧者,多给予输液治疗,没有输液条件者,往往建议口服糖盐水以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众所周知,葛根含大量的淀粉,经水解后可产生大量的糖,这些糖能够带给患者足够的热量供应。

其四,从《伤寒论》应用葛根的经验来看,下利越重,葛根的用量就越大。葛根*芩*连汤主治“利遂不止”,“不止”说明下利较甚,所以方中葛根用至半斤。方中*连的用量也很大,为三两,*连苦寒较甚,故须用甘草以缓之,免伤脾胃。再就是,甘草具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够保持体内的水分。湿热下利的主要表现为下利而不爽,常伴有里急后重、发热、腹痛等,而葛根*芩*连汤是为对证之方。葛根必须重用方能达到补充糖分、止痛、抑制组胺等作用。再者,笔者大胆推测,葛根含大量淀粉,呈酸性,大量*连产生的小檗碱,能够与酸结合成可溶性的盐,所以,葛根的另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提高了小檗碱的溶出度,增强了*连的治疗作用。还有,由于*连的用量较大,不宜长期服用,治疗急性胃肠炎属于湿热下利者,葛根*芩*连汤常用3、5剂。

止渴作用

《本经》记载葛根的第一个功效是“主消渴”,可见该书对本品治疗消渴是多么重视。《药性论》用之“止烦渴”,《本草经疏》评价葛根为“解散阳明温病热邪之要药也,故主消渴,身大热”。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葛根具有降血糖作用,临床多用于糖尿病的治疗。由于胰岛素及二甲双胍的广泛应用,而且糖尿病是终身疾病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认识,糖尿病患者就诊于中医者的确不多。

本文选自《张仲景常用中药新悟》

内容介绍

本书作者在长期的经典教学与临床实践过程中,精心研读《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从中药药理学角度分析、研究中药,为弘扬经典而著书立说。本书从来源、传统表述、药理分析、案例分析、其他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张仲景常用30味中药,其中,药理分析与案例分析是本书写作用重点。药理分析,是作者查找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并由此为依据对药物的功效进行了合理分析。案例分析,是作者近几年来积累的比较成功的验案,每一医案都撰写了案语,对研究药物的应用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扫码购书)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张仲景常用中药新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宋永刚。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小编-,欢迎投稿唠嗑。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我父亲刘邵武的“三部六病”之路

大师级的脉学专著,竟然很多人不知道!!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