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秒杀机票酒店签证玩乐 http://www.beijixionge.com/bjxbhjb/5445.html小编导读
阳虚寒凝病证,临床多见。对于这一类病证的治疗,不少人都只从病性入手,可能效果并不理想。那不妨换个思路,从病位入手,针对部位选取适合的方子,取效必良。那究竟哪个方子适合哪个部位呢?别着急,有人已经总结好了,一起来看——
肢体畏寒多属阳虚或寒凝,临床颇多见,总宜从部位入手,结合经络辨证。大凡头部疾患,前属阳明,后属太阳,侧属少阳;而巅顶又有太阳、厥阴、督脉之不同。脊背疾病宜从太阳、督脉入手辨证论治,胸胁当从心、肺、肝经分析,大腹属脾,少腹从肝,四肢宜以十二经脉循行部位寻找病机,如能把握其中奥妙,则临证用方有的,取效必良。
1头顶
太阳:桂枝汤加藁本
太少两感:麻*附子细辛汤、麻*附子甘草汤(无汗)
桂枝加附子汤(有汗)
厥阴:吴茱萸汤
督脉:右归丸
2项背部
太阳:桂枝汤加藁本
厥阴:吴茱萸汤
督脉:右归丸
3腰部
肾着汤、金匮肾气丸
4腰腿部
独活寄生汤
5胫足部
金匮肾气丸合当归四逆汤,四逆汤合当归四逆汤
6前额
太阳:桂枝汤加藁本
厥阴:吴茱萸汤
督脉:右归丸
阳明:升麻葛根汤加附子
7面部
阳明:升麻葛根汤加附子
8颞部
少阳:柴胡桂枝汤
9上肢
当归四逆汤
10胸部
心:保元汤
肺:苓甘五味姜辛汤
11膈
丁香柿蒂汤
12肝
吴茱萸汤
13胆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14胃
小建中汤、良附丸、附子粳米汤
15脾
附子理中丸、温脾汤
16小腹
温经汤
17少腹
暖肝煎
18大肠
温脾汤、大*附子汤、济川煎、四神丸、真人养脏汤
19阴部
右归丸、暖肝煎
李某,男,59岁。
年6月18日首诊:诉看某健康节目,说:“头为诸阳之会,以冷水浸头有利健康。”遂以冷水多次浸头而致病,现感头部冷、晕、重,频发心悸,素有大便秘结。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结代。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
西医诊断:血管性头痛;心律失常;习惯性便秘。
中医诊断:头痛。
病机:寒凝太阳经脉。
治法: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桂枝汤加减。
白芷10g,藁本10g,蔓荆子10g,细辛5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10枚,当归20g,肉苁蓉20g,锁阳20g。7剂。
辨治思路详解:此案为寒邪直中头部经脉,致头部经脉经气不畅,尤以太阳经脉为重,而见头冷、晕、重,寒邪沿足太阳经别内侵入心,损伤心阳,故见心悸,治当以辛温散寒,方以桂枝汤辛散太阳寒邪,加白芷、藁本、蔓荆子、细辛辛温散寒止头痛。素有便秘,方证参照,当为阳虚寒凝所致,故方中加当归、肉苁蓉、锁阳温润大肠以通便。
年7月9日二诊:连服上方19剂后,头痛大减,主要为头紧,集中于太阳穴及前额,大便畅,舌质淡红,苔薄白,根*腻,脉弦。早搏次数明显减少。血压/mmHg。
柴胡10g,*芩6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10g,大枣10枚,生姜3片,白芷10g,藁本10g,防风10g,制附片5g,细辛5g,肉苁蓉20g。7剂。
辨治思路详解:头紧主要集中在太阳穴及前额,为少阳、阳明经寒邪未除,故方中加柴胡、*芩,即合入小柴胡汤意引药走少阳,白芷配附片散阳明经寒邪,另加防风祛风止痛。
年7月21日三诊:头部症状已除,早搏大减,每分钟2~3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以炙甘草汤治之。
苏某,女,54岁。
年3月8日首诊:反复发作四肢末端苍白、发紫,指间关节疼痛,四肢不温,久治而不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
西医诊断:雷诺综合征。
中医诊断:寒痹。
病机:血虚寒凝。
治法: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当归10g,桂枝10g,生*芪20g,细辛3g,制附片(先煎)6g,木通6g,活血藤15g,鸡血藤15g,苏木10g。10剂。
年3月24日二诊:上症明显缓解。
上方加鹿角霜30g,干姜10g,制附片改为10g(先煎)。7剂。
年4月2日三诊:上症消失,未再发作。守方7剂。
辨治思路详解:反复发作四肢末端苍白、发紫,指间关节疼痛,四肢不温,当为血虚阳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所致。《伤寒论》云:“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故治以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加活血藤、鸡血藤、苏木养血和血,通络止痛;加*芪甘温益气,附片辛温通阳。二诊已见明显效果,故加干姜、鹿角霜温阳通络。
临床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病证,有时候,实在不知该如何辨治。面对这些疑难病证,你怕了吗?
小编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书中对疑难病证的辨治思路进行详解,教你运用纯正中医思维,让你在疑难病证面前不再束手无策。
《步入中医之门6疑难病证辨证思路详解》
(点击封面,立即购买)
本书是毛以林主任医师(道少斋主人)近几年临证诊治疑难病医案实录。全书共20讲,与一般医家经验集写法有所不同,本书以病案讲解为主轴,详细阐述了诊治疑难病证的辨证思路、用药心得、诊治得失及个人经验。逐诊讲解处方用药的加減技巧、选方转换的理论依据,以及临证必须掌握的中医基本知识和诊治技能,对临证如何诊治疑难病有着非常好的启迪作用。读是书,必将受益匪浅,并能提高临床水平。本书适合各级中医师、中医药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