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葛根汤的临床运用上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 http://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

葛根汤的临床运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煌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最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我们提供一个简明版的经方教科书。目的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准备把经方作为基层中医药的适宜技术,要向全国进行推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大家应该鼓掌!前不久,我们在南京开了一个审稿会,李赛美教授、医院杨志敏副院长、冯世纶教授等很多专家都到会了。会议审定了我们的校稿,初定推荐了30张经方10个病作为推广的一期工程,以后还将陆续要推广。那么这个30张经方中,今天我要讲的葛根汤就是其中之一。

葛根汤是一张非常古老的方。昨天晚上,我和温州的娄绍昆先生交谈,他就特别推崇康治本《伤寒论》。这是《伤寒论》最古老的一个版本,比现在我们看到的宋版还要古老。它只有50张方,其中就有葛根汤。葛根汤又是一张非常时髦的方,是临床上用途非常广的,而且疗效也非常卓著的一张好方。刚才我和其他与会的嘉宾交流,他们也非常善用葛根汤。有机会的话,我还希望你们上我的网站,介绍你们运用葛根汤的体会。因为现在我们很多的中医只会用板蓝根,只会用银翘散,不会用麻*,不会用桂枝,也不知道葛根汤。所以今天这个学习班,开首第一张方——葛根汤。我在这里就抛砖引玉,来谈一谈我学习和运用葛根汤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一、葛根汤的组成

我们先看原文中葛根汤的组成:葛根四两,麻*三两,桂枝二两,比例是4:3:2;生姜三两,甘草三两,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上七味药,以水一斗,先煮麻*、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这个方以葛根命名,因此方中葛根的用量最大——四两。但现在四两的量对我们来说不够了,我们用葛根动辄30g、60g,甚至用到g。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是张仲景用的野葛的质量比我们现在用的粉葛质量要好一些。葛根汤中芍药的使用我要提一下,仲景的时代没有分赤芍和白芍,我们现在是有分的。葛根汤中的芍药应该推荐使用赤芍,因为赤芍活血化瘀的作用比白芍更强,还可以通血痹。葛根汤的煎服法中,仲景要先煮麻*、葛根,还要去上沫。为什么要去上沫?仲景说去了上沫后,就不会让人心烦,可能麻*沫子里的某些成分可以使人兴奋,可是我们现在临床中麻*一般不先煎。但我要特别说明:葛根是要先煎的,尤其是在大剂量使用葛根的时候。如果不先煎,可能导致其他药物的有效成分流失,所以葛根一定要先煎,然后去滓,再放其他药。葛根汤的调护方面,张仲景说要“覆取微似汗”。喝葛根汤后是需要盖被子的。盖被子干什么?“微似汗”。就是要患者微微地出点汗就行了。但是并没有像桂枝汤那样还要喝粥助汗。要盖被子说明葛根汤发汗作用并不强,比发汗峻剂——大青龙汤等方要弱。大青龙汤麻*用到六两,所以发汗非常厉害,仲景原文中说道,发汗特别厉害时就要“温粉扑之”,而不是盖被子了。以上就是仲景原文中提到的大家应该注意的地方。

既然讲到葛根汤,我们就要特别说一下葛根。葛根是豆科植物,是野葛或者甘葛藤的块根。南京旁边有个茅山,葛洪在那里炼过丹。传说葛洪发现了这个块根很有用,然后提供给老百姓使用,老百姓就把这个根状物叫葛根。其实不仅是茅山的葛根好,葛根在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都出产,包括张家界、井冈山的葛根都很好。葛根里面有丰富的*酮类成分,葛根素也被提取出来,做成针剂和片剂,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葛根有两种:一种是苦葛,一种是甘葛。苦葛又称柴葛、野葛、药葛,顾名思义它味道有点苦,甘中有苦。它里面淀粉含量较甘葛低,但是里面葛根素含量高。所以我们现在使用葛根的时候,尤其是用来发汗或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时候,我建议大家用苦葛。还有一种就是甘葛,也叫粉葛。粉葛的颜色是白的,味道偏甘,淀粉含量多,是可以吃的。粉葛升清和止渴的作用要强一些,所以我们治疗小儿腹泻或者口渴的时候,我们就用粉葛。我们去旅游区的话,看到很多地方都有葛根粉,做葛根粉一般用的就是粉葛。

我的葛根用量比较大,原文葛根汤中葛根用到四两,换算起来就12g,我一般用到30g,甚至用到60g。当然还有人用到g。葛根既是食物又是药物,量可以大一点,但是记得要先煎,先煎以后取水。麻*的话,我的用量一般在10-15g。因为麻*有一点*性,使用的时候要非常小心。

二、葛根汤方证

下面讲经典方证。我们学习研究经方的一个最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一定要熟悉经典原文。经典原文是前人使用经方的经验结晶。虽然《伤寒论》中的条文有时候并没有把方证的所有主治都说清楚,但它的确是实实在在的。那么葛根汤的原文有三条:《伤寒论》两条、《金匮要略》一条。

《伤寒论》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其实还有一条跟葛根汤也有很大关系:“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很多基层的同志学习原文的时候,感觉原文很难读懂。我做学问喜欢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我们就把原文中间最实在最关键的东西提取出来,也就是关键词。我们就把关键词提取出来细细地分析。

葛根汤的关键词,首推就是“项背强几几”。几,就是“几”字没有那个勾。“几几”这两个字没什么实际意思,加强语气用的,我们可以去掉,再精简一下。我们就把“项背强”这三个字作为葛根汤方证的关键词。

“项背强”有两个概念。一个是自我的感觉:我们中国的伤寒学家比较强调患者的自我感觉。所谓自我感觉,就是患者总是感到项背部的肌肉有拘急感、疼痛感或者僵硬感。这个“项背”的范围要注意,是指后头部到腰骶部这一大片的范围,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腰肌等,而不是很多人理解的仅仅是大椎穴那里。此外还有很多自我感觉都可以当作“项背强”的延伸,比如头昏头痛、肩膀痛或者腰腿痛等等。一个是他觉的指征:这一点以大冢敬节、汤本求真为代表的日本的汉方医家就非常强调。汤本求真在《皇汉医学》里面就强调“项背强”这个葛根汤证要确诊,一定要用手按压。他要求医生亲自按压患者脊柱两侧,就是我们常说的华佗夹脊的部位。如果患者是葛根汤证,那么我们可以感觉到肌肉是条索状的,还有僵硬感、拘急感、板结感或者抵抗感。所以我现在看病有时候也摸索一下,看患者背部和腰部有没有僵硬,寻找些客观指征。

“项背强几几”不仅是葛根汤的指征,也是桂枝加葛根汤的指征。因为在《伤寒论》原文中间,专门讲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我们知道汗出恶风是桂枝汤的重要指征,而“项背强几几”应该就是葛根的主治。所以我们分析,“项背强几几”就应该是葛根、桂枝、芍药、甘草的主治。如果我们要做一个葛根汤证的人体模型,那我们可以把“葛根汤”写在两边项背上。因为这个部位是葛根汤的一个主治部位。项背部出现的很多问题,我们可以看作是葛根汤的适应证。

我们针对“项背强”这个问题还要再细化一下,大概有下面几种情况,都可以看作“项背强”。

第一种情况:就是肌肉的痉挛。局部的肌肉出现僵硬、疼痛,甚至肌肉隆起。我发现,有一类人项背部这一块都很厚实,侧面看像驼背一样隆起,我叫它“葛根背”。这个用葛根汤效果比较好。还有就是颈部和肩部活动受限和疼痛,颈椎病、落枕、五十扁和肩周炎患者都可以用葛根汤。项背部肌肉痉挛不仅颈椎病有,很多内科的疾病也有这个情况,比如感冒、痉挛性斜颈、脑梗死等。我还看到日本的资料,上面说葛根汤可以消除高血压患者的后背拘急症状。因此,肌肉痉挛是葛根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征。但反过来神经麻痹导致的肌肉松弛,也可以算作葛根汤的适应证,临床上使用效果非常好。这提示葛根汤对于项背部、上半身的肌肉病变有特定的作用。

第二种情况:项背的疼痛。很多患者就诊时是以疼痛为主诉的,主要包括后枕部、背部和腰部的疼痛。疼痛的性质是胀痛,还伴有麻的感觉,有时候还向四肢放射。项背的疼痛还可以导致活动受限。因此,我们在文献上可以看到很多医家用葛根汤治疗颈椎病、落枕、肩周炎等,甚至用来治疗脑膜炎。他们的使用依据就是患者出现项背疼痛。

这里举日本江户时期一个汉方医家的案例,患者是一名女子,每逢秋天就哮喘。哮喘发作得非常厉害,痛苦不堪,出现了强迫体位。什么样的体位啊?就是她始终只能趴在一个夹火炉的木架子上一动不动。睡觉也只能这样,稍微一动就马上出现心慌.心悸和气喘,来就诊的时候家人都只能把那个木架子一起抬过来。这个听起来很有意思。前面的医生用了八味丸,稍微好了一点。后来这个汉方医家就给她开了葛根汤,五剂,吃了药以后就能站立和走路。后来医家继续使用葛根汤治好了这个女孩的哮喘。这个案例对我们使用葛根汤是很有启发的。哮喘为什么用葛根汤?因为她项背拘急疼痛,不能动。所以临床上很多疾病出现肌肉痉挛和项背疼痛,你就能使用葛根汤。

第三种情况:就是局部的发冷。这个指征也是日本医家发现的,他们经常用葛根汤而且做了非常细致的工作。他们发现,葛根汤治疗肩凝症效果非常好。肩凝口语叫“かたくり”,其实包括了我们所讲的肩周炎、颈椎病。患者肩部的体温要低于正常人。泄热患者的体温是(36.2+0.7)℃,而健康人是(36.6±0.5)℃,所以很多患者表现为怕冷。日本医家还记载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葛根汤服用后,患者体表的温度会升高,这里提示大家部分腰背部怕冷的患者可能也适用葛根汤。

第四种情况:就是局部皮肤的改变。比如项背部皮肤粗糙和角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项背部皮看起来很厚实,看起来发黑。很多女孩子月经长时间不来就会有这毛病。背部皮肤看起来脏脏的,我认为这就是“葛根汤的皮”。再一个就是背部痤疮,很多人背部痤疮很严重,女孩子连露背装都穿不了,所以项背部皮肤的改变也是我们可以使用葛根汤的一个指征。这可以看作是“项背强”的一个延伸、拓展。

如果我们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的话,有几个关键词:第一,“头重如裹”。如果患者出现“头重如裹”的症状或者思维迟钝、吐字不清,也可以用葛根汤。“强”就是不灵活的意思,包括思维的不灵活、语言的不灵活等等。还有就是五官功能减退也可以用葛根汤,比如上次我看到一个医案,医家用葛根汤来治疗高度近视,他也有道理啊,改善眼部的供血。还有现在很多听力减退、耳鸣耳聋、鼻窦炎、头面部湿疹、痤疮的患者都可以用葛根汤。这可能和我们中医讲的“清气不升”有关,而葛根恰好能升清。这么一来以后大家可以看到,葛根汤的使用范围是非常广的。

第二个关键词:“自下利”。“自下利”是什么意思?就是患者没有使用泻下药,但是他的大便次数依然很多。这个我有个用错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个年轻的女子,她头昏头痛,颈椎病。我给她用葛根汤,用了以后头更痛,后未一问,她有习惯性便秘。所以用葛根汤一定要看他的大便,大便干的还是稀的。这里还有一个规律:大便越稀,次数越多,你的葛根用量就要越大。这个规律是可以从张仲景的原文上看出来的。葛根汤,葛根是四两,它用来治疗“自下利”。这个“自下利”就是指大便次数稍微增多一点,没有用泻下药,程度比较轻。另外一个下利,程度非常重,叫“利遂不止”,用葛根芩连汤。葛根用多少?八两!翻一番。李东垣说过:葛根是治疗泄泻的圣药。所以葛根止泻非常好,可以治疗拉肚子。但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腹泻,甚至有便秘,但他有“项背强几几”,整个体质看起来也适用葛根汤,那怎么办?我们有办法,加大*!就是说,如果你要用葛根汤,但他大便又比较干结的话,可以加大*。

第三个关键词:“无汗”。张仲景在原文里两次提到“无汗”。“无汗恶风”“无汗而小便少”,说明“无汗”很关键。那什么叫“无汗”?它提示四种情况:①怕冷,伴小便清长。②皮肤干燥、皮肤痒。很多人平常皮肤痒,像蜘蛛丝挂在脸上一样,但出了一身汗后,就不痒了,因此皮肤痒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张仲景也是这个思路,他就用桂麻各半汤治疗身痒。③出汗的趋向。同样的运动量,有些人可以大汗淋漓,汗流浃背;有的人却只有微汗,甚至无汗,这些人平时就不容易出汗。④汗后病轻。很多人得感冒,出了一身汗后,感冒症状消失了。很多皮肤病患者,冬天病情加重而夏天减轻,为什么?冬天不容易出汗,夏天容易出汗。如果疾病有这样的倾向的话,我们也可以看作是无汗。

但也要注意,葛根汤证照样可以有汗。我刚才在下面与人交谈,我说你用葛根汤有什么经验,他说:“就是脏,脸上脏。”脸上脏什么意思?就是发黑,不干净,不那么白净。所以葛根汤也会出汗,但葛根汤的汗是臭汗、油汗。不可能出现汗出如水、出汗以后骨节疼痛的情况。另外,我们从原文来看:“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桂枝加葛根汤是桂枝加葛根,这里面没有麻*,这个只针对“恶风”。所以提示“无汗”是麻*的主治。葛根汤里面有麻*,麻*发汗。张仲景很多方都有麻*,比如甘草麻*汤、麻*附子细辛汤、大青龙汤等。这些方使用麻*都是要患者“一身面目*肿”,也就是患者面部泡泡的、肿肿的,脸色发*的、发黑的。这种用起来比较安全。我想葛根汤的“无汗”也提示这个问题。“无汗”这丙个字,我们一个是要看出来,一个就是要问出来,特别是要从他的这个发汗的倾向上问出来。它的内容很多,不仅是一个症状,而且是一种综合征,是一种体质状态。

第四个关键词:“口噤不得语。”“口噤不得语”就是嘴巴紧,不能讲话,类似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的表现。这提示葛根汤对头面部肌肉的痉挛,骨关节的功能的紊乱,我们都可以考虑用葛根汤。大冢敬节先生就用葛根汤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症。很多年轻人容易得这病,比如受了风寒,或者咬啤酒瓶,咬了以后这个嘴巴张不开来了。还有报道葛根汤可以用来治疗破伤风。因为破伤风就有嘴巴紧的症状嘛。葛根汤里面有芍药、甘草,这两昧药解痉作用非常好。仲景用它来治疗脚挛急,而且效果来得非常快,说用药以后“其脚即伸”。所以芍药甘草配上葛根以后,它能够治疗上半身的肌肉紧张,比如说咬肌痉挛、头部的血管痉挛等等。

上面是我对葛根汤的经典方证四个关键词“项背强”“自下利”“无汗”和“口噤不得语”给大家做了一个分析。这个还不够,我们要把经典的方证从平面转为立体,也就是我常说的经方体质。辨体质是保证我们经方安全使用的一个前提。体质抓住了,不仅疗效好,而且安全。所以下面我们谈谈葛根汤体质。

(摘自《名师经方讲录》第七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p3-16)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