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普查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311/4588784.html七喘
1喘为表证的原因
#恶寒而喘:肺主皮毛,司气之升降。寒邪侵于皮毛,肺气不得升降,故喘。
杏仁定喘。(麻*汤、厚朴杏子汤)
#不恶寒而喘:内热闭结,大便不通,热上冲,肺金清素之令不得下行,而喘。(下法去微热,热气流通则喘定)
#阴证的喘:少阴中寒,真阳衰微,肾不纳气,所以四肢厥冷,脉沉细,气促而喘。(理中汤、四逆辈。八味肾气丸)
八脉浮
#浮脉:按之不足,举之有余。
#里证脉浮,表邪未尽,需先解表后攻里。
#注意区分脏的高热引起脉浮大,“脉浮而大,有热,属脏者,攻之,不令发汗。”(仲景?)
九脉伏
1外显太阳证,寒气闭塞,单手或者双手脉伏而不见。是将有汗出,欲愈之候。
2里证脉浮,伤寒直中,寒气闭塞。用四逆汤加猪胆汁、葱白。热证不会出现脉伏。
3阳证脉伏,比较罕见,是郁热极深,假寒之象,必然伴随唇焦口燥,饮冷便闭。或者剧痛也会有脉伏现象。
阳明经证
阳明本经证有:目痛、鼻干、唇焦、漱水不欲咽、脉长。
葛根汤
葛根二钱升麻秦艽荆芥赤芍各一钱苏叶白芷各八分甘草五分生姜两片
一渴
无汗而渴加知母,自汗口渴加石膏人参。自汗口不渴,为中风去苏叶加桂枝。
夏天不好判断是否暑气出汗,不用桂,加白术一钱五分。??
二目痛鼻干
1目与鼻是阳明经络所过。
三唇焦漱水不欲咽
1唇是阳明经过,唇焦说明经有热,不欲咽说明本腑无热,表病而里和。治表即可。
2无表证,漱水不咽,是内有与瘀血。同时有小腹硬满而痛,小便自利,大便黑。用桃仁承气汤攻之。(如果不是瘀血证,大便硬,小便应该不利,是纯实证)
四脉长
一、长脉是气血泛溢的脉,阳明气血俱多,脉长知邪在阳明
二、阳明经病用葛根解表,经传腑,邪未实用白虎汤辛凉和解;腑实病用承气。
经病发热,目痛鼻干,漱水不欲咽。传腑的表现:潮热,燥渴,谵语。邪实:便闭。
少阳经证
小柴胡汤:目眩、口苦、耳聋、胸满胁痛、寒热往来、呕吐、头汗、盗汗、舌滑、脉弦
柴二钱*芩一钱五分草半一钱参五分姜二片枣3赤芍一钱五分?一次
胸中烦而不呕,热气结聚: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泻热
渴:去半夏加瓜蒌根,倍人参生津液。
腹中痛:邪气壅,去*芩,加白芍
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软坚
心下悸:小便不利,去*芩,加茯苓渗泄
不渴,外微热,表邪,去人参,加桂枝解肌
咳:肺寒气逆,去参、枣、*芩,加前胡、橘皮、干姜
一耳聋
1胆经络耳朵,邪在少阳则耳聋。往来寒热
2厥阴耳聋:肝胆相表里,常舌卷囊缩。(肝主筋)
二胸满
1胸上为清阳,腹部为浊阴,胸胁为半。
2胸前痞气的产生:1)邪入三阴,未聚成实,误下产生痞气。2)未下而产生痞(胸胀满)属于少阳。兼证(少阳证兼胸满)用小柴胡汤加枳实橘皮,无效换小陷胸汤一服。(*连一两半夏半升洗瓜蒌实大者一枚三次)
三胁痛
1胆经络胁下,独有胁痛。必兼见少阳证。
2鉴别水气胁痛,水气胁痛,必见干呕,咳引胁下痛。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一升(五两?)生姜半斤茯苓三两)剧者十枣汤。(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临床一斤枣配三药6克,大枣煮烂,与药快煎去滓,少少与之)。
四目眩、口苦
1肝开窍于目,胆附于肝,故目眩。胆汁热泻,故口苦。
五呕吐
1邪气入里,正邪纷争,里气上冲,故呕吐。呕吐是邪入阴之机,犹在将入未入之间,和解可愈。
2鉴别胃寒、胃热、停水、食积而呕。
#口燥渴,呕吐*水,为为胃热;
#呕清涎沫,口鼻气冷,手足厥冷,为胃寒;
#饮水复呕,咳饮胁下痛,为停饮;
#呕吐饮食,胸膈胀痛,吞酸嗳腐,为食积;
六往来寒热
1人身体外阳内阴,少阳是半半表半里兼,阴阳相争,寒热往来。
2鉴别阳明的寒热往来。
阳明经病,邪在肌肉,只有热。传入阳明腑证,表证在有寒,又有里热已结,不是真的寒热往来。用大柴胡汤攻之。
七头汗
1诸阳经上头,阴经不上头。头汗多为热气上冲。
2半表半里但头汗出。必然有往来寒热。
表证恶寒无汗。
里证头身皆有汗。
3鉴别:瘀血、发*、水气上冲的头汗出。
瘀血证,头汗出,小便自利,小腹满痛,大便黑。大柴胡加桂枝茯苓丸等
发*证,头汗出,小便不利,目*。茵陈篙汤等
水气头汗出,胸胁痞满,咳引脐下痛。柴胡桂枝干姜汤等
九盗汗
1热则腠理开而自汗,寒则腠理闭而无汗。
2夜里盗汗,白天不盗汗,是邪在夜间阴盛,阳盛邪出,所以在半表半里。
3区别杂证盗汗,是阴虚证。
伤寒盗汗,是外感。
十舌苔滑
1舌司肠胃寒热,邪在表津液如常,邪入里则苔燥*黑。舌滑,但不如常,是邪将入未入腑的半表半里之证。
十一脉弦
1肝脉本脉为弦脉,肝胆为表里,胆脉也弦。
2三阳脉特点,太阳脉浮,少阳脉弦,阳明脉长。
太阴经证
1分为传经之邪,直中之邪,误下内陷之邪。
#传经之阳邪,少阳传来,腹满干噫,小柴胡去人参加芍药和之
传入太阴,腹满痛,干噫,脉沉实,大柴胡汤。如自利,去大*加*连清之。
#(寒)直中之邪,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理中汤
#太阳证误下,腹满时痛,桂枝加芍药或者桂枝加大*汤。
大柴胡汤
柴胡半斤24*芩三两9芍药三两9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15枳实四枚炙大枣十二枚4擘大*二两6三次(伤寒论)
一腹满痛
脾胃坤土,坤为腹,阴中之阴,邪气传则腹满而痛。
二下利
1下利处于肠胃,热传脾脏,熏灼肠胃,有下利。阳明主胃,邪入腑,与太阴脏相连,则下利。
2传经下利肠垢热
直中下利清谷寒
三脉沉实
脉沉病在里,实有力主热。代表太阴经有实热。
少阴经证
口燥咽干而渴,或咽痛,或下利清水色纯情、心下硬、下利肠垢,目不明。大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方
大*酒洗(三钱)厚朴一钱枳实一钱五分
大承气汤方
大*酒洗(三钱)厚朴一钱枳实一钱五分芒硝三钱
甘草桔梗汤,治少阴咽痛
炙甘草三钱,桔梗三钱(可加大力子三钱炒研,薄荷叶五分),不差用小承气
一口燥干而渴
1少阴脉循喉咙,挟舌本。热邪传入少阴,消烁肾水,真水不上,干燥口渴。此为传经,小便短赤。
2肾虚尿白,虚故引水自救,口渴。下焦虚寒不能制水,水色白。喜热饮。想饮冷却饮不下是真寒假热的症状。
二咽痛
热邪上攻所以咽痛。干燥口渴
寒证的咽痛是因为寒邪中下焦,无根之火发扬于上,所以咽痛。伴随下利清谷,四肢厥冷。不热不渴。
三下利清水
少阴实热证,心下硬痛,青色水从结粪空中走出,宜用大承气汤急下之。
四目不明
1瞳仁属水,少阴热邪盛,肾水枯,目不明。急下
2虚证的目不明因血枯气弱。用人参膏补气,六味地*汤补血。
3伤寒目不明,热邪消烁肾水,清凉攻下,大便利用三*解*汤。热实证用承气汤
厥阴经证
少腹满,舌卷囊缩,烦躁、厥逆、消渴。
一少腹满
1厥阴主少腹。少腹胀满为浊阴聚集,实证宜下。
2瘀血证,太阳膀胱蓄血,少腹满,小便自利,大便黑。
溺涩证:小便不利,大便正常。
燥粪证:大便团结,小便短赤。
二舌卷囊缩
1肝主筋,热邪伤津,津枯不能养筋,所以舌卷囊缩,急下。唇焦口燥,身如枯柴。舌敛束如荔枝,毫无津液。
2伤寒直中,阳气衰微,舌卷囊缩,脉沉迟,或见下利清谷,口鼻气冷的寒证。舌随短缩但润泽,津液不枯。
三厥逆
直中的厥逆,开始即厥。传经的厥逆,相互间法,进退无常。
四消渴
1消渴指的饮多便少。说明热盛。
2口渴
太阳证小便不利而渴。
阳明经病,漱水
阳明腑病口大渴。
少阳病欲入里口渴,小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根倍人参
太阳干噫不大渴。
少阴燥渴
厥阴消渴
3如何区分阳明的大渴和厥阴,看有无厥阴诸证。
4鉴别其他渴证
#热不知渴,热令神昏,危证。
#直中寒证的真寒假热,阴盛格阳,烦躁,欲坐卧泥水中。
#汗下亡津液,胃干思水,喝的少,喜温水。
#少阴肾虚寒,频饮热水,同气相求,常见小便白,下利清谷,厥逆等寒证。
太阳腑病
1邪在经,头痛发热;邪在腑,口渴溺赤。五苓散主之。在经不可用,否则引邪气入腑。
茯苓三钱猪苓泽泻八分桂枝一钱白术一钱
有汗脉浮用五苓散。无汗脉紧,用香苏散加茯苓泽泻。
2原因:水有清浊,浊不去,新不生,所以口渴。水停有湿,邪入,湿热相聚则渴。五苓散泻热则流通循环,可止口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