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变,已相对稳定。系统内物种既相互依赖,也相互制约。
但是,如果不恰当地引入一个外来物种,系统内因缺乏对它的制约能力,这个物种很可能会变成入侵物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
据统计,中国境内发现的外来入侵物种已有种,其中70多种已经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不仅中国有入侵植物,世界其他国家也有,只不过因生态系统不同,各有各的问题。
比如野葛,自古在中国是用途非常广泛的植物,全身都是宝,根茎叶花都能入药,茎皮纤维可以织布或造纸,拧成绳索。在古代,葛纸、葛绳、葛衣应用很广。我们最熟悉的葛根,素有“千年人参”的美誉,制成的葛根粉也是很受欢迎的食品。
因此,野葛在中国广受追捧,被当做宝贝。但当野葛到了美国后,却迅速泛滥成为灾害,目前已被列为入侵物种,这是怎么回事?
野葛被引入美国
全球豆科葛属大概有35种,在亚洲广泛分布。我国已发现的葛属植物有11种,除西藏和新疆之外,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野葛是豆科葛属的多年生藤本植物。茎干细长,自身不能直立生长,必须攀附在其他植物或物体上。每到花期,野葛开出紫红色的小花,很是漂亮。
加上野葛生长迅速,耐旱抗旱,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力,也因此被园艺师看上,成为一种装饰房屋,为房屋遮阴的观赏植物。
年,美国举行独立周年的展览会。在展会上,来自日本的野葛进入了美国公众的视野,在随后几年内,很多美国园艺师便开始用野葛来装点庭院。
在环境治理方面,野葛有几个天然的优点。
1、野葛根部发达,可聚集土粒,有固定土壤的作用。
2、茎叶繁殖速度较快,能迅速覆盖路面,具有保持水土的能力。
3、吸收CO2排放,对环境有一定的贡献。
所以,在20世纪30年代~40年代期间,野葛被美国多地区政府引入,用来绿化,或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野葛在美国一度非常流行。
野葛为什么又会变成美国入侵物种?
然而,正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凡事都有个度,可控的野葛是保护环境的好帮手,一旦失控,其带来的破坏也是相当严重的。
美国气候特点是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很适合野葛生长。
美国各地平均海拔不高,中部是南北贯通的大平原,东部则是平缓的高原山地,整体海拔都不高,对野葛的蔓延缺乏天然屏障。
而且野葛在美国既不是群众的食物或药物,也没有一些昆虫的制约,因此野葛在美国就完美释放出自己的天性,肆无忌惮地生长。
野葛的藤蔓可达十几米,在垂直能在树上缠绕攀缘向上生长,最高能达到15米,水平可在地面匍匐前进,迅速蔓延。
而且野葛每个茎枝的关节部只要接触土壤,都很容易产生不定根,而形成新的根系,引发新一轮的生长。野葛的分枝能力也很强,一株野葛的基部能分出60多个侧枝,向四周快速辐射。
综合以上因素,野葛天生就是抢地盘的好手。有资料显示,5年的野葛地面覆盖面积可以高达平方米。
其他植物一旦被野葛缠绕或者覆盖,严密的野葛叶能完全把阳光遮挡,同时野葛的根茎十分强大,大量吸收土壤中的水和营养矿物质。生存空间被大量挤压,结果可能就是死路一条。
像这样,最终野葛在美国泛滥成灾。
据统计,美国每年在治理野葛上的投入,已经高达几十亿美元。然而,由于野葛根茎深埋在地下,不容易清理干净,表面上看好像没有了,来年可能照样重新长出来。
数十年中,野葛便蔓延到美国三分之二的州,所到之处,农田荒废,森林被毁。
本来野葛能吸收二氧化碳,对环境有一定的贡献。但因为造成大量其他林木死亡,整体其实是大大降低了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对当地气候环境造成影响。
美国人称野葛为“吞掉整个南部的藤蔓”,由此可见其破坏力。
如今,野葛在美国覆盖着万公顷的土地,并且以每年公顷的生长速度蔓延。
不仅在美国,欧洲的野葛同样出现入侵的现象,但由于欧洲很多区域的温湿度、降雨等因素也不适合野葛生长,因此没有构成大的危害。
很多朋友可能会感到奇怪,这么好的野葛,美国人为什么不吃?
众所周知,葛的淀粉含量很高,葛根、葛花、葛叶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都是常见的食品。在日本,葛的应用历史也很悠久。葛根是日本汉方药葛根汤的重要原料,葛根淀粉的产量在日本达到每年多吨,是最高级的淀粉制品。日本传统甜点中,也处处能见到葛的身影。
而到了美国、欧洲,野葛多数是私人花园中的观赏或者绿化植物。欧美人的饮食习惯决定了葛的应用地位。
上图显示了美国人日常消费的蔬菜品种,多数这些蔬菜出现在汉堡中,而非像中国人那样的食用方式。也就是说,美国人的主要食品就是汉堡,除此之外,葛根粉之类的食品,很少触及。而中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并没有得到重视,也无法变成药材。
总结
从野葛在美国的泛滥我们能看到,对于一个国家的生态系统而言,引入优良的植物品种,可能有好处,但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文化、气候以及生态系统结构的差异,在一个地方表现优秀的植物,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可能就变成灾害。
外来入侵物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现象。类似野葛这种植物,本身是无辜的,关键是引入要十分谨慎。我们外出旅游时,尽量不要把一些来历不明的植物种子带回。一旦物种泛滥,不仅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间接也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乃至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实在不可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