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查济桃花潭旁的皖南碧玉 [复制链接]

1#

关于查济

_

喜欢与爱说之不尽

采风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宣城泾县查济古镇,在这里的每一天,查济的风土人情、秀丽风景都让我们陶醉,手中的相机总是急忙被举起,它忙于记录下这里的每一寸美好。我们将其分为三个部分,以古建筑篇、文化篇、美食篇带大家感受查济。

CHAPTER01

古建筑篇

因为处于徽州、江南交界地带,查济的建筑风格兼具徽州的淡雅和江南的清丽。河流穿梭在村落中,常常不过几十米就能看到一座桥,拱桥、板桥、石桥、木桥,这里的村民总有各种造桥的巧思。

查济的桥

与徽派建筑的马头墙不同,查济古建筑的墙头更像龙首,一块圆饼状的白色砖块嵌在墙头开合处,像是龙口中的明珠。因为年代久远,有些墙面已经裸露出里面的砖石,手指碰上去,能蹭下一些灰*的石灰。踩在石板路上,似乎能感觉到身边萦绕着百年前的气息。

查济多明清两代建筑,一眼望去,雕梁画栋、翘角飞檐。雕刻艺术在查济建筑上诠释得淋漓尽致,以洪公祠为例,栩栩如生的花鸟浮于门扇,祥瑞异兽镇守在房梁四角。

洪公祠内部

二进的天井与三进的木楼

始建于明代的洪公祠,位于许溪河红楼桥边,建筑面积八百三十五平方米。整座建筑分前、中、后三进,二进看到天井,三进看到木楼。

站在一楼大厅仰视其上,楼上对称的“美人靠”和雕刻着福禄寿花纹的花窗映入眼帘。左右两侧扶梯隐蔽细窄,由于几乎直上直下,参观时我们的同学只能侧脚,一阶一阶上楼。我们由此想象,百年前,家中女眷轻提裙摆,那三寸金莲恰好踏在木楼梯上,真是别有一番韵味。

我想仅有图片与文字是不够让大家充分体会的,那就通过视频来更加深入的体会查济的古建筑吧。

CHAPTER02

文化篇

查济人祖祖辈辈热衷于酿酒。每年都酿一缸酒,种类却很齐全。不同的酒不同功效,蓝莓酒明目养颜,蛇酒祛湿疗伤、、、、、、查济的酒中融合了古村的中医理念,也展示了查济人热情好客,勤劳淳朴,自然恬淡的风貌。

酒坊

根雕

查济根雕多取材本地。“良材不雕”,正如查济人“卖酒不邀”。根艺不易,需要的是吃苦耐劳的品质和一颗沉得下的追求艺术的心。古色古香的艺术品中,每一处都是人与自然的结合。

根雕店内

制笔

“青山绿水非寻常,白壁灰砖枕木梁。”

——泓一(画家)

查济是一座画中的村落,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长期积淀的文化底蕴,制笔工艺成为查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分毛,尖寸,压毫,分笔头,圆笔头,盖笔头,齐毫,挑桩子,揪毛,扎笔,粘胶,悍笔等,经过一系列工序,一支纯手工毛笔得以制成。查济人用祖祖辈辈积累学习,传承下来的工艺,一笔笔为查济文化着色。

毛笔制作过程

山歌

“一半日头一半阴,把郎晒得汗淋淋,哪位大姐心肠好,拎壶*茶汗手巾,给郎擦汗带遮阴。”过去,田间劳作的查济人依靠山歌传达信息,唱得起劲时,还有村民斗歌。

我们与唱山歌的爷爷合影留念

查济山歌讲究四言八句,音色高而实。信息不畅的年代,山歌成为查济人邻里间沟通交流,增进感情的桥梁。在今天,再难听到宛转悠扬,铿锵有力的查济山歌,它是我们宝贵的传统村落的象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歌文化如何展现呢,我们的视频会给出答案。

CHAPTER03

美食篇

每和一个地方相遇,不应错过的特色之一必是当地的特产美食。查济的美食,一样让人迷恋。

来查济的第一天,踏着清晨的露水,秉持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信念,我们尝到了第一批新鲜出炉的米糕,腾腾蔓延的热气夹杂着米香,萦绕在指尖鼻上。卖米糕的奶奶热情地切了一块让我们品尝,它不像其他糕点那样松散,嚼起来韧劲十足,细细品味,淡淡的甜,微微的酸,大米的醇香在口中弥漫,唇齿间还带着酒糟的香气。许是吃了添加太多调味剂的食物,查济米糕这简简单单纯纯粹粹的味道实在抚顺味蕾与心情。

这里家家户户,院前或窗上都晾晒着这样的块状粉末,淡淡的药香阵阵弥漫。询问才知,这是当地特产的野葛根制作的粉。我想很多注重美容养颜的女生对葛根粉应该很熟悉。每逢秋冬季节,查济的农村人家就会上山采野葛根,然后回来清洗、刮皮。葛根容易氧化而药性减弱,所以需要及时清理干净。清洗,挑选,捣汁,过滤,沉淀,晒干,这个繁琐的去皮工艺至少需要七天才能完成,最后呈现出图片里的样子。先用冷水没过粉末,再用沸水冲开,后呈透明糊状,入口甘甜清爽。

类似的美食在查济还有很多,桂花香味的栗子,酥脆的炸琴鱼,让我们的记忆中萦绕着属于查济的独特味道!让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查济美食吧。

查济景色

这三天与查济的相遇,我们都意犹未尽,流连忘返。希望能够用这些文字、这些视频,来记住我们在查济的美好经历。

文案:王倩、刘晓彤、魏秀秀、余诗慧

图片、视频:边佳琪、江旭、夏梦、胡骏杰

排版:余诗慧

审核:芮宏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