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能要命。”
牙齿体积虽小,但闹起脾气来,那酸爽,简直无法言语。我曾有这样的经历:在我博士学习期间的最后几个月,不但每天和毕业论文较劲,还要参与筹备一个科研课题的中期考核,这时又入围了一个全国性的大赛。在准备决赛的前一天晚上,牙突然疼了起来,当时感觉头要炸了,一刻也忍受不了……医院,被诊断为急性牙髓炎。于是迅速进行了开髓手术,刹那间疼痛缓解了许多。我以为苦难就此结束,可远远不止于此……由于是急性发作,不能直接填充封髓,需等几天再处置……于是,第二天我捂着腮帮子,坐着飞机,从北京赶往长沙会场。落地后的第一顿饭就给了我极深的印象,湖南的“辣不怕”在我就餐的饭店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翻开菜谱,就看见红彤彤一片,都是和火红的辣椒匹配的。“千辛万苦”点了纯绿色的炒空心菜,发现切成小段的空心菜是和绿色的小辣椒圈一块炒的,混在一起,难解难分……靠着止痛药回到北京,医院进行治疗。在牙根管填充时,大夫反复问我家住那里,年龄几何,突然一阵剧痛,我从治疗床上翻滚下来……医生迅速抓住我,捏住下颌,飞快地在腮边、牙龈等处打了三针麻药……在麻药的作用下,我“安静”地接受了手术。
回到家,麻药药劲儿已过,强力镇痛药片对我毫无作用……我连哭的力气都没有。正在这时,我的老师打来电话,听我用含混不清的语言描述了悲惨遭遇后,他就说了一句:“吃牛*清胃”。于是我再一次见识了中医药的神奇……一丸药过后,疼痛缓解了,也能睡着了。一盒药过后,牙已然不痛了。
这里就不免说说牛*清胃丸,这个中成药具有清胃泻火、润燥通便的作用,用于心胃火盛、头晕目眩、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乳蛾咽痛等。在现代医学中,牙龈炎、牙根炎等很多疾病,都可以选用牛*清胃进行治疗。
治胃的药能治牙疼吗?恐怕有人会问,从药名来看,明明是一个治疗胃的药,怎么就会对牙痛有效?这就要说到胃与牙齿的关系。估计很多读者还记得有这样一个广告:“牙好,嘿,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这个广告体现了牙与饮食、胃口的关系,牙齿的咀嚼功能能够帮助胃消化食物,一旦牙痛,自然无心饮食。
除此之外,中医经典《*帝内经?灵枢》云:“胃足阳明之脉……,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说明了胃与牙齿相连且关系密切。正是因为这种联系,当胃火亢盛,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时就会产生牙痛。再反观当年我的牙痛经历,基本上就是在内火旺盛的情况下,过食辛辣,积火与新热互结上冲,引动胃火,产生了牙痛。
其实,看似坚硬的牙齿,是个娇弱的宝宝,很容易受伤。“人身之火,惟胃最烈”,胃为多气多血之腑,其中多热,所以中医经常讲“胃为燥土,得凉则安”。现在人们饱食终日,油腻、辛辣的食物吃得较多,胃火自然更盛,牙齿在胃火的熏蒸之下,则更容易受损。那是不是吃冷凉的食物,比如冰激凌、冰水之类就会好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医认为,能“和胃”的食物,对牙齿有好处;伤害脾胃的食物,会损伤牙齿。比如说,过量的甜食会导致脾胃湿热,脾胃的湿热会导致口腔的湿热。吃了热东西后紧接着就吃凉东西,或者吃了凉东西后猛然就吃热东西,冷热变化太剧烈,牙齿本身会受不了,脾胃更受不了,一旦脾胃受损,最终还是会影响到牙齿。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胃火比较旺盛,容易导致胃火上蒸,容易出现牙龈红肿热痛、出血、牙齿松动、口臭、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等症状,可以适当选用白菊花、新鲜的芦根、白茅根、荸荠、桑叶、竹叶、薄荷、金银花等泡水代茶饮。
熬夜不仅掉头发,还可能伤牙齿!在中医的认识中,牙齿不仅仅与胃相关,更与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比起牛*清胃丸治疗牙痛的含蓄,补肾固齿丸就很直白,从药名上就点明了其治疗路径。我的小表弟,在五六岁换牙的时候,就指着自己活动的牙,让我给他治一治。他是换乳牙,不能用这个药。那这个药又适合谁呢?临床遇到一位60多岁的大叔,这位大叔的牙龈无红肿现象,舌头嫩红少苔,脉比较细。他说,近年来总觉得有时候牙会长长,一长长就会出现隐隐的“牙疼”,说疼不疼,说酸不酸,晚上会感觉明显一些,辗转反侧,第二天觉得腰酸腿软、天旋地转。这段时间,吃什么都觉得咬不动,平时只能吃软和的食物,稍微硬点,都觉得会把已经松动的牙硌掉。
有人跟他说这是慢性牙周炎,但他自己吃了好多消炎药、祛火药,也不见效。其实,这位大叔是有些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灼烁牙体及牙龈,令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使牙根浮动而隐痛。牙齿松动移位、酸软、咀嚼无力均属肾精不足之象。肾虚肝郁,水不涵木,虚火妄动,兼夹脾胃之浊湿上犯所致牙痛。治疗当以补肾填精为主,成药就适合选用补肾固齿丸。
补肾固齿丸具有补肾固齿、活血解*的功效。那为什么通过补肾就可以坚固牙齿呢?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全身的骨骼健康、骨髓充足,牙齿才能健康。而骨骼的健康与否取决于肾,固肾是保养牙齿的根本。“齿为骨之余”、“肾主骨”,属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之脉入于下齿,故牙齿与肾、胃、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
说到这儿,大家一定想问,除了养胃、补肾,还有哪些是有利于保护牙齿的呢?不妨看看唐朝百岁名医孙思邈是怎么做的,他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南北朝时期著名医家陶弘景,年过八旬,依然牙齿完好,身体健壮,他主要的健身方法也是叩齿。
张介宾的叩齿经验!
明代医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记载了他自身实践的叩齿经验:“古有晨昏叩齿之说,虽亦可行,然而谷谷震动,终非尽善之道。余每因劳因酒,亦尝觉齿有浮突之意,则但轻轻咬实,务令渐咬渐齐,或日行一二次,或二三次,而根自固矣。又凡欲小解时,必先咬定牙根而后解,则肾气亦赖以摄,非但固精,亦能坚齿,故余年逾古稀而齿无一损”。张介宾认为,齿要怎样叩,叩几下,要根据自己牙齿的健康状况确定,灵活掌握叩齿强度。另外,男性小便时应“咬定牙根而后解”。
事实上,牙痛也是病,所谓寒热虚实,什么证状都可能引发牙痛。但从现在开始,牙痛对于你来说,就真的不是病了,因为看了本文之后,你就能够对付所有的牙痛了!
1、蛀虫牙痛。“人有多食肥甘,齿牙破损而作痛,如行来行去者,乃虫痛也。”这种牙痛辩证的时候很容易,一般发生在青少年身上,你只要看看他的牙齿,“齿牙破损”就基本确定了。“此等之痛,必须外治,若用内治之药,未必杀虫,而脏腑先受伤矣。”方用五灵至圣散:五灵脂10g、白薇10g、细辛2g、骨碎补2g,各研为细末。先用滚水含漱齿至净,然后用前药末五分,滚水调如稀糊,含漱齿半日,至气急吐出,如是者三次,痛止而虫亦死矣,断不再发。或用破颜丹外治,甚效。丹砂1g、麝香0.5、冰片0.5、雄*g,为细末,将末搽于痛处,口吐涎而痛立止。
2、虚火牙痛。这里虚火一般就是肾虚火。这种牙痛的辩证也很简单,主要是晚上痛得特别厉害,有很明显的时间特性。用方之法就是经常所说的引火归源,方用八味地*汤加骨碎补就可以了,原文说“一剂而痛止,再剂而痛不发也”,临床上确实是这样,我从来都是只叫病家抓两剂药,并且都是两剂之内就好了的。但我很少用八味地*汤加骨碎补,而是用原文提供的制火汤:熟地0g、生地15g、玄参15g、肉桂g、骨碎补5g、车前子5g,水煎服。为什么都会用到骨碎补?原文是这样解说的:“但补水引火之药,不先入齿中,则痛之根不能除,所以必用骨碎补以透入齿骨之中,而后直达于命门之内,此拔本塞源之妙法耳。”
、实火牙痛。一般不管是哪个脏腑的实火,都可以用治牙仙丹:玄参0g、生地0g,水煎服。一般都会好起来,但如果想见效快的话,就要“分经以治之”。怎么分?原文有讲到:“两门牙上下四齿,同属心包也,门牙旁上下四齿,属肝也,再上下四牙乃胃也,再上下四牙乃脾也,再上下四牙乃肺也,再上下之牙乃肾也。大牙亦属肾。”心包火加*连2g;肝火加炒栀子6g;胃火加石膏15g;脾火加知母g;肺火加*芩g;肾火,加熟地0g。一般剂就搞定了。一般认为肾经只有虚火而没有实火,这其实是片面之见,肾经当然也应该有实火。就在前两天,正在治疗的那个肺癌晚期患者,就跟我说他的牙痛。然后我问他是哪个牙齿痛,回答是大牙痛。这是肾的问题,一般肾以虚火见多,我问他是否是晚上痛得特别厉害,回答说不是,主要是早上六点左右痛。这是肾经实火了,于是用玄参、生地、熟地各0g水煎服。当时病人还担心中药见效慢,问是否用西医的方法止痛更好,我说不必,中药比西药更好,果然第二天就好了。
胃火牙痛。事实上,我们平常真正经常能够接触的,一般就前面三种情况,而自此以下的另外三种情况就并不多见了。上面已经说过胃火牙痛的情况,那是一般的情况。
4、有的人牙痛日久,又不舍得去看医生,觉得“牙痛不是病”,自以为忍一忍就过去了,谁知越来越痛,甚至上下牙床都腐烂。这个时候用上面的药方恐怕是药力不够了,应该加强力度,用仲景的竹叶石膏汤加减:石膏15g、知母6g、半夏6g、茯苓10g、麦冬10g、竹叶15g、葛根10g、青蒿15g,水煎服。先连服四剂,使火退肿消之后,再用治牙仙丹收功。为什么会用到葛根、青蒿?因为石膏但能降而不能升,葛根、青蒿能引石膏至于齿牙以逐其火。
5、伤风牙痛。伤风牙痛的辩证也很容易,“闭口少轻,开口更重”。就是牙齿怕见风,因为牙齿伤风,牙齿感冒了。牙齿怎么会伤风呢?“此病得之饮酒之后,开口向风而卧,风入于齿牙之中,留而不出,初小疼而后大痛也。”可用宣扬散:柴胡2g、白芍15g,甘草、白芷、干葛、细辛各g、青蒿10g、天花粉10g、石膏6g,水煎服。二剂愈。
6、湿热牙痛。这种牙痛的辩证也很简单,“口吸凉风则暂止,闭口则复作”,它不怕风,而且还喜欢吸凉风,是以风能散热,又善胜湿的缘故。“盖治湿不外利小便也”,但因这里的湿在上面牙齿这里,因此又有一点为难的地方,于是就应该会用到风药,以“凡风药多胜湿”的缘故。方用上下两疏汤:茯苓15g、白术15g、泽泻6g、薏仁15g、防风2g、白芷2g、升麻2g、荆芥6g、胡桐泪2g、甘草g,水煎服。四剂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参录的,均源自陈士铎的《辩证录》一书,为方便读者,原文单位均已换算成以克为单位。我每医治牙痛之证,多取用上述药方,极少用到某些偏方单方,而每信手而愈,实在是值得推广的。
牙痛是临床常见的疼痛症状,多因牙齿与牙周局部组织患所引起,一般可分为火牙痛和虫牙痛两大类,火牙痛又分为风火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三种,虫牙痛即齲齿牙痛。中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银为胃之络”,所以牙龈痛肿多属胃火应清胃,牙齿松动而痛多属虚火应滋肾。
从经络学角度看,手阳明大肠经人下齿中,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所以下牙痛多取大肠经穴位,上牙痛多取胃经穴位。
临床常用一针疗法经验如下:
1、翳风,治疗风火牙痛。
风火牙痛的特点是牙痛遇风发作或加重,遇冷痛减,受热加重,或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用翳风治风火牙痛是笔者从著名针灸专家彭睁山教授《针灸秘验》一书中看到的,用于临床,针入痛止,究其理,翳风属三焦经穴,针之可泻三焦之火,又是祛风要穴。
翳风是三焦经的穴位,在耳朵的后下方,耳垂后方的凹陷中。
2、内庭,治疗胃火牙痛。
胃火牙痛的特点是疼痛剧烈,牙龈红肿,可伴有口渴、口臭、尿*、便秘、舌苔*腻等胃热症状。多见于冠周炎,化胺性根尖周炎内庭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性擅清热。针时用泻法,此穴对多数胃火牙痛有效,若胃火较甚,可加剌下关、颊车等穴,如加服清胄散等清热泻火解*中药,标本兼治,效果更好。同时嘱禁食辛辣、牛羊肉等性温助火之品。
内庭是足阳明胃经穴位,位于足背第二趾间缝纹赤白肉际处。
、太溪,治疗虚火牙痛。
虚火牙痛的特点是牙齿隐隐作痛,程度较轻,午后与夜问或过性生活后可能加重,牙龈多不红肿,常出现牙齿松动、咬物无力或牙龈出血。可伴有腰酸、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火旺症状。多见于老年人慢性牙周病,但年轻人患虚火牙痛者也时有所见。
齿为骨之余,肾主骨,所以牙齿疼痛多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年老体虚、素体票賦不足或房劳纵欲过度等,均可导致本病。太溪穴位于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是肾的原穴,有补肾阴、降虚火之功,故虚火牙痛用之最宜。针刺时,一般多取双侧用补法。笔者发现,肾虚病人太溪穴处外观多呈凹陷,按之虚软。针后针孔处也呈凹陷,肾虚越厉害,针孔凹陷的程度就越明显,时间就越长;随着肾气的恢复,针孔凹陷的程度和时间也随之减轻和缩,甚至消失。此外,不少虚火牙痛是酉时(下午5—7点)发作或加重,可于发作前针太溪,往往针后牙痛即不再发作,继针数次,可不复发。
太溪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在内踝与踉腱之间的凹陷中。
4、大杼,治疗龋齿或虚火牙痛。
大杼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5、偏历,治疗各种牙痛,尤其是龋齿牙痛,用其他穴位不效时,此穴往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