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河附近的安置点里,一排灰白相间的小楼,清爽明亮,村民们做饭的做饭,编筐的编筐,一派祥和景象……
9月3日至4日,襄阳日报社“圆梦小康——见证襄阳脱贫新实景”大型融媒体调研采访团走进西邦村,见到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年是襄阳市*协机关扶贫工作队入驻西邦村的第六个年头,五年多来,这个绕过曲曲弯弯的山路才能抵达的西邦村,从一个没有手机信号的边远山村变成了如今附近的“通信信号中心点”;从一个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的山沟沟变成了如今十里八村夜间最耀眼的村落;村民们搬出了土坯危房,搬进了4个安置点,住上了明亮整洁的新房;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年的多元跃升为年的元……年7月,西邦村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验收,整村脱贫出列。
十里八村的好地方
“以前家里是土坯房,墙上裂了好大一条缝,地基也下沉得厉害,下雨天,雨水就顺着房檐直往屋里灌。你看看现在这房子,又大又敞亮,要不是国家的扶贫*策,这样的好事儿,我们真是想都不敢想。”在庒瓦坪安置点,村民王桂毕引着记者楼上楼下一通转悠,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五年来,村里不仅建起了4个安置点,解决了贫困户“住得好”的问题,更是将全村的房屋整体维修,解决了大家“住得安心”的问题。
“快来尝尝咱村自己种的茶!”看到有客人来,村民热情地张罗着。“这水以前在西邦村可是个稀罕宝贝,你们城里来的娃娃没挑过水吧?”70多岁的村民王才云笑眯眯地指着茶杯对记者说。
年,西邦村的村民们还过着挑水吃的日子,近的要走几里路,远的要走十几里山路。年起,在扶贫工作队的不断帮扶下,30多里外的活水逐步流进了村里的每一户人家。
建通信基站,让村里告别了“进村就失联”的时光;新修道路3.5公里、硬化7公里、维修4公里,让整村实现了户户通;加装的变压器,让村里人用上了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45盏太阳能路灯,消除了村民夜晚出行的安全隐患……五年的时间,这个大山深处曾经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了让十里八村称羡的好地方。
硬起腰杆的村集体
连绵的茶山、百亩烟叶,西邦村的风景秀美、环境怡人。
依托茶园、烟叶种植、光伏发电和公益林管护等,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23万元,而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为1.5万元。“那个时候,村里除了公益林,没有一点集体经济,穷得叮当响。哪像现在,收入上来了,腰杆子都硬了。今年,市*协机关扶贫工作队要帮我们打通去往谷城赵湾的断头路,村里也能拿出钱来参与建设了。”提起如今的村集体经济,西邦村*支部书记徐国平满脸笑意。“看到那车新烤的烟叶没?那就是村集体的产业。”徐国平指着村委会外停着的一辆农用车告诉记者,不方便外出务工的村民可以在村集体的烟叶田里务工,每天能有至元不等的收入。
徐国平说:“等今年光伏板的国家补贴落实后,村集体经济的收入还能再跃一跃。有了钱、有了产业,就有了带领全村致富的底气。”
产业兴旺的新农村
适逢周末,岔河边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的铺了野炊毯一家欢聚,有的呼朋引伴前来游玩。“现在一到周末,岔河这儿都要来好几十辆车的游客,我们准备收拾出旁边的石头房子,做点特色农家乐,再把去往赵湾的断头路打通了,到时候,旅游经济就成了村里的新产业了。”徐国平指着岔河边的两栋石头楼对记者说。
抓好岔河片区环境整治,在村路沿线添置垃圾桶,做好村内垃圾分类;加快村主干道沿线鸡栏、猪圈、老旧厕所拆除,美化村环境卫生、整治村容村貌……年,西邦村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有条不紊。
在稳定核桃、魔芋等既有产业的基础上,发展1万窖的天麻、整理建设亩高山茶园、种植亩烟叶、继续鼓励生猪养殖……年,西邦村的产业发展规划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着。“目前还留在村里的村民,大多不方便外出务工,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近务工、增加收益,才是解决脱贫不返贫的根本方法,也是我们产业发展的主方向。”展望未来,徐国平信心满满。
用真心动真情出真招
——市*协机关驻西邦村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烘烤房外捆扎烟叶,田间地头锄杂草,房前屋后喂猪、收鸡蛋……9月3日,走进保康县过渡湾镇西邦村,记者看到的是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生活条件一年比一年好,收入一年比一年高。”西邦村村民李兆平说,“我们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要感谢扶贫工作队。”
打开家门就是平坦的水泥路,吃的是干净的自来水,手机4G信号全村覆盖,村民人均年收入过万元……市*协机关扶贫工作队进驻保康县过渡湾镇西邦村5年多来,在市*协*组和市*协机关*组的全力支持下,用真心、动真情、出真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主线,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重点,以农民增收增效为目的,使这个曾经沉寂在深山的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村民们走上了脱贫奔小康的道路。
挂图作战锲而不舍
山高、路险、地薄,位于保康、谷城、南漳三县交会处的西邦村,生产生活条件不佳。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人,占总人口的7成以上,属过渡湾镇重点贫困村。
年年初,市*协机关扶贫工作队进驻西邦村。说起第一次进村时的情景,第一任驻村书记赵社教记忆犹新:“山路很窄、坑洼不平,早上8点从襄阳城区出发,快中午时才到村里。进了村,手机完全没信号,到西邦村就好像到了‘天涯’。”
进村后,扶贫工作队队员挨家挨户开展精准核查。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他们摸清了贫困户现状、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情况,并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必须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为村民创造脱贫致富的条件。”走访调研后,扶贫工作队决定解决一直困扰村民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的问题,改善这里的生产生活条件。
设定工作目标,细化帮扶项目,明确时间节点,扶贫工作队制订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挂图作战。第二任扶贫工作队驻村书记李云川、第三任扶贫工作队驻村书记马富*接过扶贫的接力棒,和扶贫队员们一批接着一批干,一年接着一年干。
年,做好西邦村路面硬化工程的规划设计。
年,完成3.公里的通组公路的硬化工程;完成全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自来水通户率达到98%;开通互联网服务,新建手机通信基站。
年,新建平方米的标准化村级卫生室;针对西邦村山陡、弯多、弯急的实际情况,筹资在16里通村山路上安装了45盏太阳能路灯,解决村民夜晚行路难的问题;新建岔河沙坪及一组老井沟处的两座涵管桥梁,解决村民过河难的问题;针对部分村民没有出山道路的问题,铺设通户道路。
年,通组公路全覆盖,建成两座50千瓦光伏电站,实现手机4G信号全村覆盖,建成村*员群众服务中心。
年,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支持全村完成米入户道路硬化、4公里村道维修、2.5公里循环路建设。
同时,陆续高标准建设了4处集中安置点,让一批住在土坯危房里的贫困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5年的不懈努力,使西邦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质的飞跃。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西邦村平均海拔米,山高,林密,资源相对贫乏,是典型的“四缺”(缺资源、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贫困村。
真情放心中,责任扛肩上。市*协机关扶贫工作队对照贫困户脱贫任务指标,对七大类26个小项内容,逐项逐条研究办法,逐户逐人研究对策,定期碰头,现场督办,限时办结,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有专人落实、主责督办,保证工作实效。
摆脱贫困,产业是硬支撑。西邦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不能很好地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市*协机关扶贫工作队经反复调研,与村支两委认真协商,决定按照“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目标,从发展集体经济入手,进而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
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实施公益林管护;充分利用产业扶贫*策,兴建两座千瓦光伏电站;发展山鸡规模生态养殖场、烟叶种植等,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在引导村民发展脱贫产业上,因户、因人、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发展烟叶、葛根、天麻、生猪、山鸡等种植和养殖业。黑毛猪是适应山区生长的品种,市*协机关扶贫工作队与市畜牧兽医局的领导、专家协商,在保康县购买了10头黑毛母猪,繁殖小黑毛猪,集体养殖和农户养殖共同推进,增加集体收入的同时带动农户增收。
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网罗全村贫困户成立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流转亩土地发展葛根产业,与龙头企业保康绿珍公司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贫困户流转土地有租金收入和产业奖补,参与田间管理还有劳务收入。
积极配合镇、村两级完成了全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管理改革,使村民变成了股民,光伏电站、公益林管护等收益每年给村民分红。
年7月,西邦村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验收,脱贫出列。
巩固成果形成长效
5年多来,市*协*组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建立了*组统筹、领导负责、全员上阵的责任体系,形成了责任到人、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为精准扶贫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市*协机关干部每人都有一张《机关干部联系贫困户明白卡》,内容包括所联系的西邦村贫困户户主姓名、人口、住址、住房、耕地林地、通水通路、贫困原因、脱贫措施、脱贫时间、贫困户与机关干部双方联系电话等内容。市*协组织机关干部与贫困户攀亲戚、结对子,每人每年到帮扶户走访不少于3次,帮助贫困户至少解决1-2个实际困难。
摘帽不摘责任、脱贫不脱帮扶。扶贫工作队始终坚持“五天四夜”工作制度,队员每月对全村村民进行一次走访,讲*策、问产业、拉家常,及时掌握情况,做好工作统筹。对村民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与镇、村干部沟通、商量,积极找出解决办法。
发挥*协特色、特长,积极组织各位委员开展送医送药进村、送科技进村、送法律进村、送文化进村、送岗位进村等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受到村民好评。
扶贫工作队驻村书记马富*说:“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我们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谋划适宜西邦村发展的产业项目,确保脱贫成效稳步提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治村容村貌,探索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建设美丽、和谐、幸福的西邦村。”
全媒体记者:熊丹青吴芳张*华
摄影: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