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全国严查酒后驾车等违法行为,一些酒后驾车、醉酒驾车者受到了严厉地惩罚。但有些司机怀着侥幸心理,希望通过吃解酒药快速醒酒。但是专家提醒——目前没什么药能真正解酒。
别让“解酒药”忽悠了
撰文:马亚平
看看“解酒药”如何忽悠人
市场上热销的所谓“解酒药”,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药品,都是保健食品或普通食品。这类产品在包装盒和说明书上并没有任何与解酒有关的字样,只在其产品保健功能上看到“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药店店员也承认:“从来没有真正药字号的解酒药,现在的解酒药都是保健食品,但卖得特别好。”
除了药店这个购买渠道,“解酒药”在网络上更是风靡。在网上输入“解酒药”进行搜索,立即可以搜索到几万条相关的信息。更有厂家重金请影视明星代言其醒酒产品,号称能够“彻底解决酒精残留问题”。
听听专家解读“解酒药”的功效
专家认为,某些所谓的“醒酒药”自称添加了葛根、葛花、灵芝等成分,其中葛根、葛花确有护肝功效,但其治疗效果因人而异,绝对不可能“彻底解决酒精残留问题”。国家药监局的工作人员称,普通食品不能宣称保健功能,更不能宣传疗效。如果产品的某种成分具有某种作用,不能宣称产品同样也具有某种疗效,将产品成分作用夸大。“解酒药”中的白芍、柴胡确有解酒护肝功效,但其治疗效果也是因人而异。如白芍对肝阴不足的人有保肝效果,对其他体质的人却适得其反。另外,有的人是肝阴虚,有的人是肝火旺,在用药上也是大不一样的。
专家对解酒护肝药的功效也表示怀疑,比如有的“解酒药”含山楂、玉米须、茯苓等成分,具有活血、利尿的功效,虽然对促进酒精排泄有一定作用,但护肝疗效有待证实。的确,有人服用后再饮酒,感觉不那么容易醉,第二天也不会头疼。所以很多人都相信,这些药物能够分解酒精、保护肝脏。事实上,感觉精神振奋、不容易醉的原因很可能是产品中添加了利尿剂、兴奋剂,甚至是激素。这些成分能使服用者在短时间内感到清醒、亢奋、食欲大开,但长期服用会伤身。一种美国产的解酒护肝药,主要原料为圣玛丽亚草精华素、卵磷脂提取物等,这类药不仅宣传解酒护肝,还能治疗急慢性肝炎、脂肪肝等。专家对此的解释是:酒精进入人体氧化成乙醛,在此过程中有一种乙醛脱氢酶物质负责将乙醛氧化为乙酸,并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容易喝醉酒的人,就是因为体内缺少乙醛脱氢酶。目前,解酒药的成分多为兴奋剂、维生素与氨基酸等,提供的只是缓解头痛等安慰性作用,没有办法增加体内的乙醛脱氢酶,因而不能帮助解酒,更谈不上护肝。
很多人以为有了“解酒药”后就可以放开喝,而且不伤身体,但目前这只是人们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喝酒后,酒精的化学反应过程肯定是伤肝的,不可能靠服用一些解酒产品予以阻断,司机服“解酒药”后也不可能逃过交警的检查。人在喝酒后通常会觉得躁动,这是人体的正常反应,而一些“解酒药”里含有镇静剂,不仅会增加驾车事故发生率,而且长期服用对身体还有副作用。“解酒药”所施的“障眼法”并不能减轻肝脏的代谢负担,反而会掩盖酒精中毒的症状,延误就医,甚至有生命危险。
国外医学家也不认同“解酒药”的功效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的专家指出,从吃阿司匹林、香蕉、澳大利亚酵母酱到喝水,网络上提供了无数种防止喝醉或缓解醉酒的方法,但没有科学证据能够表明这些方法真的管用,而研究显示,有些办法反而有害健康。纽约大学医学院的专家则指出,喝过酒的人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镇痛药可能导致肝病或胃痛。
早在年,英国、荷兰就联合进行实验来验证常见解酒方法的功效。这些办法包括止痛药托芬那酸、神经阻断药物心得安和治疗恶心、眩晕的托烷司琼三种药物,干酵母、琉璃苣提取物、洋蓟和仙人掌果四种食物,以及果糖解酒法。实验发现,干酵母、琉璃苣提取物和托芬那酸对部分受试者的某些症状有缓解作用。但研究人员没有发现“说服性证据”证明这些物质确实可以防止喝醉或治疗醉酒。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半岛医学院的医学专家指出,醉酒是个人基因、体质、环境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找到一种有效的解酒方法几乎不可能实现。
温馨提醒
专家认为,对身体最好的保护方法是少喝酒。如果实在无法避免,一定要先吃些食物垫垫肚子,空腹喝酒对食管和胃的刺激最大。那些希望通过服用“解酒药”来逃避检测、增加酒量、保护肝脏者最终只能是喝伤肝,喝伤胃,甚至命丧黄泉。司机朋友们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一定要牢记“开车不喝酒,酒后不开车”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