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伤寒杂病论酒客不可与桂枝汤
TUhjnbcbe - 2024/7/28 17:03:00

再来看下面一条,“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张仲景认为那些不合道理的医疗方法都称之为“逆”,应该说是离经叛道的治疗方法。

他说“桂枝汤本为解肌”,桂枝汤的药性,本来是清除人体最表面一层的风邪,“肌”古时候的意思就是皮肤,像唐朝传一些汉字到日本去,日本现在说的皮肤(ひふの)就是写“肌”这个字,日本的化妆品有一个叫做“雪肌精”,那也是擦了之后皮肤会白的,不是说用下去会长肌肉,所以“肌”,古文的意思是皮肤。

桂枝汤它所治疗到的这个风邪,在人体最表面的,所以称之为解肌。麻黄汤,我们称之为发汗,因为麻黄汤那个风邪被皮肤紧闭的毛孔束在人体里面,必须把那个汗发出来才能把那个寒邪推出去,所以麻黄汤的力道比较强。

“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也就是说桂枝汤你要给他,一定是要他的皮表是松的才能用,他的脉是浮,松松的所以称之为“浮缓”。皮肤表面的状态一定是皮肤是有汗,有汗就是所谓的“身润”,这个病人来了,你给他加几件衣服或者裹一下棉被,会摸得到他的皮肤,他的后背或者脸颊或者额头会有湿润的感觉。

如果皮肤表面都紧束的话,你给他盖被加衣服什么的,他的皮肤摸起来都还是干干的,这个一定要分得很清楚。因为皮肤表面紧束是麻黄汤症,如果你给他吃了桂枝汤,汗反而发不出来却在里面焖烧,那人会受伤,这是一定要知道的事情。

所以,如果是脉浮紧,而发热,汗不出,一滴汗都没有的人,皮肤不湿润的一定不可以给桂枝汤,他说“常须识此,勿令误也”。“常”我们现在俗话说“常常”,三天两头就叫常常,可是单独一个“常”字在中国古文里面是指说恒久不变,所以是分分秒秒都是如此。“常须识此”的意思就是说,你任何一秒钟都不可以忘记这个规则,就是你到死都给我记得的意思,就是这样讲得很重。

因为我们这边才刚开始学《伤寒论》,是一个最基本的地方,如果连这里你都要乱搞的话,那后面就不必学了。因为以后,如果你要乱搞的话,伤寒方每一个方都可以让你当杀人魔王。所以就是现在一定要很乖的,桂枝汤跟麻黄汤什么时候可以用,什么时候不可以用,都要很清楚,不可以搞错。

另外“若酒客病”,宋本是断到另外一条,桂林本就合到同一条,他说“若酒客病,亦不可与桂枝汤”宋本没有这个“亦”字,是因为分成两条所以就没有这个亦,那这个合成一条,就加个亦字这样子,他说你不可以用桂枝汤,“得之必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药理来讲的话,中医认为,喝酒会增加人体的湿热,而如果人体里面有很多的湿热的话,桂枝汤一下肚,它里面的甘草会把湿热都粘住,而里面的生姜跟桂枝都会增加湿热的严重度,所以它的那个药不但不能去医病,反而被你身体原来有的大量湿热吞下去了,反而会增加身体的湿热,胃里面忽然之间湿热增加,人就可能会呕吐,忽然之间胃变热是有热呕吐的。像从前说葛根可能治的呕吐就是热呕吐,那这是以药理来讲。

另外要讲到什么叫“酒客”。《伤寒论》说什么家什么家,“风家”就是很容易中风的人叫风家。中国人凡是有客,必然有主,有主才有客。这个人叫做“酒客”,就代表“酒”是他的主人,大概是这个意思。

酒是主人的这种人(最近两三年比较不常遇到酒客了,但是倒常遇到水果客,就是他不吃水果就活不下去)几年之前,有遇到过一个人,七大颗痔疮,每次他上厕所的时候,七颗痔疮就像一串葡萄一样挂到肛门外面,非常可怕的状态,好像什么事情聊到可以用中药医,就说,如果你要医好这个痔疮,就得戒酒,因为他是很爱拼酒,每天都要喝酒的人,他一听就说,那我留着痔疮好了,我要喝酒。这样大概就是酒客了。就是天天都要酗酒的人,他身体里面积蓄了大量的湿热,所以不能用桂枝汤,这是一点。

但是相对来讲如果你今天是参加朋友的喜酒,喝了两三杯,回家受了点风,发现自己变成桂枝汤症了,但你不是一个酒客,这时候还是可以用桂枝汤的,可是用了桂枝汤,身体里面的酒气会跟桂枝汤合到一起,桂枝汤的效果会变得很诡异,所以要用一些解酒药来帮助这个状况。

虽然前面有讲到说葛根是很好的解酒药,可是这时候不能用葛根,因为用葛根的话,酒气被葛根拉过去。葛根可以单独用来解酒,可是用桂枝加葛根汤时候,酒气还是会被拉到桂枝汤的结构里去,桂枝汤会变成带着湿热跑的一种药性,所以要用在胃里就能解酒的药。就是枳椇子,这个药又叫做鸡距子,直接吃下去,酒在肚子里面会分消掉的一种药,有的读过《本草备要》的话,就会看到说,如果家里面放枳椇子或者屋外有这个树的话,那家人酿酒都酿不出来,它有一种很奇怪的磁场克制这个酒。还有一种就是麝香,有一种很好的麝香,是一整大坨的,这个麝香称之为当门子,大坨的麝香。那这类的东西都也能够把酒气分消掉。

在一贴桂枝汤里加几钱的枳椇子,把酒气分消掉,这样桂枝汤就可以用没有关系,这是指偶尔渴酒的人可以这样用,但是长期喝酒的,体内酒精浓度很高的人,就太能用桂枝汤,可能要用其他时方吧。

张仲景没有特别提到药理跟酒的药理,他想很单纯,说“以酒客不喜甘故也”,喝酒的人,凡是吃了甜的东西都会增加他满闷的感觉,以至于很容易吐。

清朝有一个剧作家叫李渔,他写过一本书,等于是古时候的生活智慧王,就是在家里有很多DIY,怎么样做鱼缸,做窗帘那种,这一本书叫《闲情偶记》,他在里面就写:如果家里有访客来的话,爱喝酒的客人你给他端茶过去他就会很委屈。主人要对客人想的周到,所以不能端错,但中国人是,你问他要喝酒还是喝茶,他会说没关系白开水就好,所以又不能问,他就想用一种方法试探他的客人,好让他不会做一个失礼的主人。试探的方法就是,端着一盘点心,里面一半是咸点心一半是甜点心,然后看那个客人抓哪一种来吃,他说,凡是喜欢爱喝酒的客人一律都是抓咸点心,爱喝茶的客人一律是抓甜点心,屡试不爽。

这的确是有道理的,因为茶是一个比较刮肠胃的东西,所以喝茶喝太多的人,肠胃会有一点虚的,就需要吃甜的东西来柔润肠胃,这是一个互补,相对的,爱吃甜食的人肠胃滋腻了,也会比较喜欢喝茶,把它清一清。像广东人,每天都很会吃,却都不会胖,因为他们喝很多茶,所以就不会肥,所以,茶跟甜食是一个很好的互补食品。

喝酒的人,因为酒会增加人的湿热,咸的东西能够把湿气拔掉,拔掉以后剩下的热气就很容易散掉,因为湿跟热纠结在一起的时候是散不掉,所以身体里面湿热之气多的人就吃一些咸的,把湿气排掉人会比较舒服,所以爱喝酒的人就会比较容易配咸的东西。

张仲景是从这个角度来立论,如果一个很爱喝酒的人给他喝这种甜甜的桂枝汤,基本上他的身体就撑不住了,所以,喝了酒之后就同时用解酒的枳椇子再配桂枝汤。

先跳过去看一下二十条,他说:“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如果吃了桂枝汤而吐了,这一条,大部分的注家都把它当作是解释前面,酒客喝桂枝汤的条文,就是说如果身体里面的酒精浓度很高,里面的湿热之气很多,吃桂枝汤等于是帮身体里面的湿热之气点上火,点火之后,湿热之气就会在里面造成一种可能是发炎或者是化脓或者是溃疡的状态,有脓的话呕出来的东西里面就会带一点脓血。

当然这个绝不是每一个喝过酒的人吃桂枝汤都会这样子,而是说如果这个人的湿热真的有到那么多,多到吃桂枝汤会吐的程度,那就有可能后续就会产生这种胃发炎而有脓血的情形,当然这是一个很少很少的现象。或许汉朝人的生活,张仲景的周遭有酒客,《伤寒论》基本上就是一个临床的记载,所以可能张仲景他的身边真的有这种酗酒的人,喝了桂枝汤有这个状态,就写上了,所以不能说他说得不对,只能说我们现在的社会,好像比较少有这样的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伤寒杂病论酒客不可与桂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