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和百度为何都选择迎难而上?
【中国经营注】滴滴快的拿下了中国绝大部分的在线出行市场,但却没吓退Uber,它还是声势凛冽的进场了,而且气焰不弱。美团在吃喝玩乐领域狂飙突进,团购和电影都吃下六成的市场,也没吓退百度。可能,Uber和百度都算错了棋,自取其辱。也可能,这二位都看到了同一个商业逻辑。本文来自百度百家。 【中国经营注】滴滴快的拿下了中国绝大部分的在线出行市场,但却没吓退Uber,它还是声势凛冽的进场了,而且气焰不弱。美团在吃喝玩乐领域狂飙突进,团购和电影都吃下六成的市场,也没吓退百度。可能,Uber和百度都算错了棋,自取其辱。也可能,这二位都看到了同一个商业逻辑。本文来自百度百家。滴滴快的拿下了中国绝大部分的在线出行市场。却没吓退uber。它还是声势凛冽的进场了,在老虎眼皮底下,明目张胆抢走相当的份额,气焰不弱。美团在吃喝玩乐领域狂飙突进,团购和电影都吃下六成的市场。也没吓退百度。狼厂还是摆出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架势。这两个事有些神似。背后是为什么?可能,uber和百度都算错了棋,自取其辱。也可能,这二位都看到了同一个商业逻辑。领先者还缺乏一个需要相当时间打磨的独特壁垒。在没这个壁垒之前,只要我的基础体系搭建完成,就可以用砸钱换时间、抢市场。江山未定,当奋力一战。百度股价跌了15%。导火索是它首次把巨亏的O2O业务单列出来,李彦宏说要砸200亿。这会大幅度拉低百度整体的利润率,并且成败未卜。资本市场也没错。O2O还没见到赚到大钱的平台级公司。有人认定O2O在中国比在美国更有前途,因为中国传统商业根基弱,互联更有机会重组整个链条。但美团还在烧钱,BAT及其代理人还在大举调度粮草弹药,战争未结束。谁都不敢贸然判定谁一定赢。百度股价下跌难免。O2O是个万亿市场,输掉它就意味着输掉下一个时代,输掉一个数量级。BAT三家都会坚定投入,为什么只有百度一家股价大跌?这可能是一个关乎全局的问题。三家选择的方式各不同。腾讯用战略投资、武装代理人的方式。包括大众点评、58、京东、饿了么以及之前的艺龙。这里有两个背景。腾讯做电商、做交易一直不顺,也可以说是基因不合。腾讯有微信这样的超级入口,这保证了腾讯可以对后端的交易握有控制力,可以收到买路钱。阿里没让上市公司直接投入O2O业务,而是通过关联公司投资。阿里切入O2O的方式很可能是淘宝模式,也就是搭平台,不直接做服务。相反百度是在外卖、医药等重点领域走京东模式,自己做服务。总结成一句话,腾讯和阿里采用的方式,规避了上市公司的财务负担。同时也是“路径依赖”,之前擅长什么,之后就接着怎么做。只有百度采取了由上市公司直接投入的方式。只有百度采取了自己亲自做服务的类似京东的重模式,包括自己建送外卖的物流。也只有百度选择跳出“路径依赖”。百度擅长搜索,这跟淘宝类似,是平台,提供信息,负责撮合,但不摄入具体的服务。若按照路径依赖,百度也该做淘宝模式,但它在重点领域坚决做京东模式。原因之一是阿里和腾讯已有了用户的帐号系统,而百度可以借助O2O这一轮风口第一次建立起这个不可缺少的系统,就必须切入服务,建立闭环。这三点夹在一起,投入要坚决,股价不可能抗得住。剩下的问题是,O2O这一块是江山已定吗?比如团购,领先者打下的60%的份额,足够把对手永远阻挡在40%以下吗?一个有趣的参照物是打车市场。滴滴和快的用补贴大战把对手甩掉了,两强争霸,但彼此都没有一个除了补贴之外能把对手甩开的壁垒,有补贴就得市场,没补贴就失市场。这是个二难逻辑,骑虎难下,于是两强合并。但合并之后,江山就定了吗?没料到uber又杀进来。也是用补贴,更彪悍的补贴,硬生生再新建了一个司机跟用户的撮合平台,拿下专车市场近20%的份额。这是第一点,是不是建立了有效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