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药注射剂野蛮且畸形的产物
TUhjnbcbe - 2020/12/7 1:34:00

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一直饱受争议,退市的呼声不绝于耳

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中药注射剂报告12.7万例次,其中严重报告9,例次;

年,中药注射剂所致的不良反应/事件,约占到全部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51.3%。

年,报告数量排名前五名的药品分别是: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双*连注射剂、舒血宁注射剂。

『注射是相对不安全的给药途径』

中药材中的某些有害成分,如果通过口服途径给药,在人体肠胃屏障的作用下会经肠道排出体外,相对较为安全。但通过注射给药,则会使有害成分直接进人人体甚至血液循环,往往导致过敏反应,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因此,注射剂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也是最严格的。注射剂必须成分清晰、药品纯净度高、疗效有充分证据、*副作用明确。这是国际医学界的共识,也是最基本的原则。而中药注射液却是有违这些原则。

中药注射剂组方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理论,但传统中医从未有过将药品直接注入人体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中医理论完全不能解释药物注射的机理。中药注射剂不仅普遍缺乏可靠的疗效证据,同时也存在着成分复杂和未知的问题。原本中药注射剂应该按照中医传统的“八纲”辨证使用,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药”。但在当前的很多临床一线,“发烧用清开灵,感冒用双*连,心血管疾病用香丹针”的西医式口诀却甚为流行,这无疑增加了不合理用药的风险。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新剂型,虽然发展很快,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清热解*注射液:含金银花、*芩、连翘、龙胆、石膏、知母、栀子、板蓝根、地*、麦冬、紫花地丁、玄参共十二味药。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直接注入人体显然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清开灵注射剂(居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第一位):含胆酸、珍珠母(粉)、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粉)、板蓝根、*芩苷、金银花等。珍珠母、水牛角,这些药材的提取物注人人体也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说中药注射剂的成分“未知”,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也可以概括为用“未知”对付“未知”。注射剂直接注入体内,其质量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注射剂的每种药物组成都必须有可靠的鉴别方法。无鉴别方法或者鉴别方法不可靠的品种,应该在再评价的基础上,提高鉴别方法的科学性,否则就应该淘汰该品种。中药注射剂组成药物不宜过多,尽量精选一两味,不应超过三味药。但清热解*注射液所含化学成分可能多达数百种,国家药品标准只需测定1种化学成分。

『中药注射剂的微粒问题也不容忽视』

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大部分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的水煎醇沉法。老旧工艺的直接带来的是注射剂中的杂质残留、微粒过多过大,使中药注射剂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微粒进人血管后可引起局部栓塞性损伤和坏死,如肉芽肿、微血管阻塞、炎症反应等。除了急性不良反应之外,经常使用中药注射剂必然会有成分不明的物质和微粒累积在体内。

中药注射剂的野蛮本质在于:将大量未知成分注入人体,违反了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国家药品标准允许不明物质甚至有害物质直接注人人体,这在医疗界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没有理论基础支撑的中药注射剂,还算的上真正的中医治疗吗?

中药注射剂并非新发明。早在年,八路*师制药所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研制了柴胡注射剂,以防治流感。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鼓励发展中医药,中药注射剂作为中药现代化的标志进入快速发展期。年,身为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周超凡参与编撰《中国药典》,当时药典已经收录了23个中药注射剂。

周超凡指出:“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历史较短,有些不该研制、不该生产、不该销售、不该进人的药品,历经公关处理,都被批准生产了。”(年之前)

周超凡在翻译日本同行文章时发现,在提到中药注射剂时,对方甚至用了“草菅人命”的字眼。“美国和日本也尝试过将柴胡制成注射剂,但都没有成功。”尽管尚未得到国际范围内的认可,中药注射剂并未停止发展的脚步,仅上世纪80年代,各地批准的中药注射剂就多达种。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药注射剂的审批才趋于严格。

这些历史遗留的问题,最终都在新世纪爆发。

年~年,有关葛根素注射剂的新发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例,其中11例死亡;

年,莲必治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等品种因严重不良反应被修改药品说明书;

年6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接到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例,死亡44人,鱼腥草注射液被暂停销售使用。

年10月,刺五加注射剂、茵栀*注射剂等也先后造成各地多个死亡案例,包括一名刚出生九天的新生儿

年9月合肥10余名婴幼儿注射炎琥宁治疗后,出现休克;

~年共检索到双*连注射剂致死病例27例,其中22例患者死于过敏性休克……

医院对本院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岁的患者占13.4%;4-9岁的患者占19.7%;例呼吸系统疾病,占82.4%,其中不乏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

女孩失明事件将清开灵注射液推向风口浪尖

早在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就首次通报了清开灵注射剂引起的过敏反应。而后又发布第21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报告指出,清开灵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为主。全身性损害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寒战、高热等,其中过敏性休克占严重不良反应表现的23%;呼吸系统损害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喉水肿、支气管痉挛等。

清开灵注射剂死亡病例报告分析显示,81%的患者存在合并用药情况,8%存在多种药品混合静脉滴注的情况。死亡主要原因为过敏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猝死、急性左心衰等;除药品因素外,不排除原患疾病进展、合并用药、过敏体质、救治不及时或不当等因素。死亡病例中,27%的患者为14岁以下儿童。监测中心认为,根据报告显示,该产品存在配伍禁忌用药、儿童用药、过敏体质用药、超适应证用药等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部分不合理用药问题已经引起严重不良事件。

周超凡教授和同事们曾对纳入国家标准的种中药注射剂的鉴别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前部分中药注射剂的鉴别方法难以确认真伪,达不到控制质量的要求。周超凡说,单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已经够复杂了,复方中药注射剂药味多了,无鉴别的药味也增加了,给产品的确认带来很大困难。中国药科大学王广基教授指出,对于中药制剂中所含未知成分的快速分析,目前尚缺乏相应的策略和技术。

『基层用药:繁荣背后的隐忧』

中国每年大约有4亿人次使用中药注射剂,其中基层医疗机构使用最为广泛。从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发布的年度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可以看到,医院中成药用药前20品种中,基本上都是中药注射剂。

从统计数字看,基层医疗机构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费用占用药总费用的比例最高,约占15%,医院约占7%,医院只占3%-4%。从文献报道看,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医院,医院很少发生,例如清开灵注射剂相关的不良反应报告有75%来自基层卫生医疗机构。

北京康派特药物研究与临床评价中心副主任张学斌认为,主要原因是基层医务人员受素质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合理医院多。此外,患者的要求也是导致中药注射剂在基层滥用的因素。张医院做过调查,输液室有35名患者,其中29人主动提出要使用注射剂,患者认为“输液比口服起效快”。

“发热用清开灵,感染用双*连,心血管病用香丹针”一度被奉为临床业内的法则。

医院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重灾区”

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寒战、发热、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瘙痒、皮疹、恶心、呕吐等。医院中医科教授张诗*称,“因为面对严重不良反应,只有住院部有抢救条件。”一旦发生药品不良反应需要紧急救治,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紧急救治环境、设备和医务人员救治能力通常较为有限。“现在的问题是,医院不怎么用,没有抢救条件的医院却大量使用。”

基层医务人员受素质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合理医院要多得多。医院由于条件建设、经费的限制,医院有条件保障,比如说注射液使用的温度、湿度等等,医院也不能达到;此外,医院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往往出现不良事件没有很好的抢救办法,而且缺乏突发事件的应急经验,这都使得中药注射液的使用风险加大。有关部门和医疗机构应注意从各个层面加强对医务人员科学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的培训。

目前,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的工作处于积极推进中,但有学者担心再评价工作未必能提升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结·语

中药注射剂是否应该叫停,需要行业部门审慎的思量。但无论如何,最根本的原则都必须坚守,即任何行业利益以及文化价值都不能高于民众健康!

临床工作者应注意的是,谨慎应用中药注射剂。参考专家建议,除抢救外,儿童用药尽量不要使用中药注射剂。

部分内容摘自《中药注射液:野蛮且畸形的产物》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药注射剂野蛮且畸形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