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欺·本草之趣
「解酒小能手,枳椇子了解一下」
中华民族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逢年过节,职场应酬,老友聚会都离不开推杯换盏、觥筹交错。
但小酌怡情,大饮伤身,尤其是喝醉酒的感觉,实在是不好受。怎么办呢?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解酒小能手——枳椇子,它不仅是酒局好伴侣,也是儿时记忆里的一道美味。
枳椇子
那个拐来拐去的同学,站住!
也许你是第一次听到“枳椇子”的名字,但没关系,它有个更加接地气的名字,叫做“拐枣”,提到这儿,想必不少南方的小伙伴们会说:哦,是它呀,就是那个长得奇形怪状,吃起来有点甜的东西,小时候我们经常吃!
因拐枣形状十分像楷书“万”字,从古至今被人们冠以不少雅号,如:万子梨、万寿果、长寿果等;它还有很多很多外号,比如,臭杞子、鸡爪子、龙爪、蜜瓜瓜、弯捞捞、金钩梨等等。
这拐枣啊,长得有点寒碜,形似枯木,七拐八拐的,还有点像生姜的远房亲戚,实在不像一位小甜甜,可偏偏啊,人家是野果中最甜的一种,歪果仁直接喊它「honeytree」。
但万物皆不可貌相,拐枣在古代人民看来,它可是灰常重要的。
三国时期《陆疏》中说:“枸树山木,其状如栌,高大如白杨,枝柯不直,子着枝端,大如指,长数寸,啖之甘美如饴,八九月熟。今官园种之,谓之木蜜。”
《礼记·曲礼》中言:“妇人之挚,椇榛、脯修、枣栗”。在古代,集美们见面,时常会互相赠送榛子、枣子、栗子和拐枣,寓意心灵美,也可以受到欢迎。ps:拐枣的可食用部位不是果实,而是果梗,大家不要吃错哟~
英雄豪士的微醺伴侣
由此可见,拐枣同学可是在古人心中的地位颇高的,除此之外,它的种子也是一枚低调的食养高手,尤其是深受那些爱饮酒的豪士们欢迎。
说到这儿,就必须cue一下古代美食界网红、文学界大咖苏东坡。在《苏东坡集》中有一则故事:
苏东坡的一个同乡揭颖臣因长期喝酒得了一种饮食倍增、小便频数的病,久治不愈,并越发严重。后来苏东坡向他推荐了一个名叫张肱的医生,张肱诊后认为是慢性酒精中*。于是张肱用醒酒药为他治疗,多年痼疾就此痊愈。张肱所用的一味主药就是“枳椇子”。
苏东坡不仅记录了这个小医案,还常以枳椇子作为醒酒良药向友人推荐。
同时,还有超级豪华的中医药界大咖阵容为枳椇子的解酒本领打call:
陆玑《疏义》云:“昔有南人修舍用此木,误落一片入酒瓮中,酒化为水也。”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道:“其枝、叶,止呕逆,解酒*,辟虫*”。
明代兰茂在《滇南本草》中言其:“治一切左瘫右痪,风湿麻木,能解酒*;或泡酒服之,亦能舒筋络。小儿服之,化虫,养脾。”
元代《本草衍义补遗》也记有一案:“一男子年三十余,因饮酒发热,又兼房劳虚乏。乃服补气血之药,加葛根以解酒*。微汗出,人反懈怠,热如故。此乃气血虚,不禁葛根之散也。必须鸡距子解其*,遂煎药中加而服之,乃愈”。
有了这么多大咖实锤,枳椇子的确可以叉个腰,用民间的那句话叫:“千杯不醉枳椇子”。
这里再送大家一道枳椇解酒茶,可以帮忙解解酒,消一消烦闷:取枳椇子、葛根、山楂、枸杞、菊花各适量,共同煎煮15分钟即成。
自然界,蕴藏着太多像枳椇子这样的礼物,比如山药,比如红枣,比如枸杞等等。接下来的时光里,让我们继续保持孩提般的好奇心,慢慢地拆阅这些礼物吧!
-END-
文字
戒欺团队
审稿
戒欺团队
图片
部分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