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新年寄语向火而行
TUhjnbcbe - 2021/2/5 1:41:00
新年寄语:向火而行

冬季的鹰嘴界,被西伯利亚的寒潮裹挟,来自北方的风在山谷里放肆飞行,钻进山上溪涧茂林的沟壑,钻进山下古村瓦盖、砖墙的缝隙,吹奏起呜呜的长号,把官舟从瑟瑟发抖的梦中催醒。

围炉火坛

牧野团队再次来到湘西,当地的乡建伙伴们奉上熊熊的炭盆,请我们“向火”,火星子在黑红的炭火中噼里啪啦地跳跃着,堂屋里有了暖意。这是湘西人抵御湿冷寒冬的传统策略,人们围着炭盆,烤着红薯,一股清香从炉灰里面散发,大伙儿的面庞红彤彤的,寒意被逼退了,幸福感油然而生。

新年来临前的最后一周,牧野和小伙伴们紧锣密鼓筹备新年的第一场活动。这个活动包括官舟学堂的跨年晚会,新年美育课,探讨学堂未来发展的“乡村建设座谈会”,还有一场别开生面的飨冬盛宴——“向火宴”

苗子老师

跟以往一样,行动力超强的协力者们迅速、高效地开展工作:胡慧玲、晴子、苗子等大小朋友,特意从县城赶来,辅导孩子们朗诵自己的诗歌、排练演唱孟浩然作词、谷建芬谱曲的《春眠不觉晓》,在跨年之夜向家长们汇报。

杨晴老师

晴子是语文老师,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属于毛主席校友。在研究吟唱美育的大学老师支持下,她来到官舟教留守儿童学习古诗吟唱,并以古琴伴奏,为他们开启了一扇通向优雅古典世界的门。

熙熙老师

熙熙得意地告诉我,官舟孩子的篮球队已经可以称霸乡里了,而以其为班底的团河镇少年篮球队已经制霸会同县了。就在前几天,湖南省重点中学会同县一中从队伍里特招了三名篮球小子,这对整个团河小学生的激励很大。团河镇梁书记也和我探讨了怎么用体育、用篮球为这个位于鹰嘴界核心区的生态小镇做点贡献,也许不久之后,一个独一无二的网红篮球场将会坐落到某座高山之巅,等待各地篮球小天才的到来。

磊子哥

磊子哥是整个活动筹办过程中最忙的角色,他贡献出自己的新房子,作为工作团队的住宿点。这栋崭新别墅位于田野之间,有开阔的视野,漂亮的景致以及一个宽敞的院子。

毕业于机械工程专业的磊子,其实是“老一辈”的留守儿童,父母去浙江打工,他跟着外婆长大,学会了很多妈妈才会做的手艺:腌菜、熏肉、煎鱼、炒鸭子……磊子大学毕业后在杭州某高科技企业工作,后回到家乡做起了大学生驻村专干。有知识果然不一样,任何一道地方美食,他能活用设计思维拆解其原理,并挖掘操作中的微妙感受和默会知识:如煎鱼块的时候,火候很重要,高手可以不用生粉,直接在油锅里通过手势让鱼块受热均匀,直至表皮炸成金*,酥酥脆脆……

磊子负责照顾团队的日常饮食,早中晚三餐换着花样来,把大家喂养得妥妥地,同时因为父母不在家,他还要照顾十二岁的妹妹,以及刚出生的宝宝,下了班就不停地做事,几乎一天到晚没有休息。我们很多工作也得依赖他,每个人都在召唤“磊子”,他真的像“磊子(当地方言即陀螺)”一样被使唤着,但永远笑嘻嘻地,耐心地处理每一件事,

在“向火宴”筹备活动最紧张的当日,去镇上买鱼的路上,磊子居然遇上某处火警,瞟了一眼胸前的*徽,万能的磊子哥犹豫了一下,放下菜篮,拿起家什,顺便救了个火……可怜大厨们眼巴巴多等了一个小时。

“向火宴”,是我们为官舟文旅打造的一款美食服务产品,这桌酒菜不仅要体现鹰嘴界的生态特色,更要呈现出官舟人民的飨冬美学。所以,得依靠群众力量,来众筹有特色的山地食物。

梅山狩猎文化传人于自强老爷爷,特意上山采摘冬季野蕨菜,这是他偶然发现的蕨菜秘境,一般人找不到。

于爷爷还挖出了新鲜蕨根,教孩子们提取淀粉,制作蕨根粑粑,当地人称之为“Miang”

这种源自古麵文化的技术,被山里人广泛运用,除了蕨根,葛根,红薯,栎木果实甚至美人蕉根等富含淀粉的部分都被纳入加工对象。

*自香奶奶

当地老人熟悉植物的特性,知道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哪些部分该怎么加工,比如,*自香奶奶带着我们去寻觅根部淀粉含量高的葛,她说河岸边的葛根没什么粉,不能吃,位置稍高公路边的葛就不错,而更高位置的山坡上的葛根含粉更多。她精心照料的菜园子位于国道边山坡上,七十岁的老人,拖个购物车爬山如履平地,带着气喘吁吁的年轻人在园里园外找葛藤。

葛麻虫

我终于亲眼见证了传说中的,寄生在葛藤上的“葛麻虫”,这种胖乎乎的肉虫是紫茎甲的蛹,是山里人特喜的高蛋白食物。幸亏有这些甲虫对入侵性、繁殖性极强的葛藤产生抑制,在美国曾经爆发的葛灾,在中国从未发生。

除了虫子,“Miang”这些特别的食物,官舟毕竟有正常的农家美食:谷子鸡鸭、山溪河鱼、有机蔬菜、火塘熏肉……

火塘熏肉

湘西独特的烹饪环境为它们赋予别样风味:在漆黑的厨房,点燃饱含油脂的松枝,橙*明亮的火焰中,淡蓝色的烟气升起

口袋状铸铁鼎罐被全面烧热,猪油和肉被充分的热量包裹,在迥异于敞口铁锅那般的物理环境中,发生着特殊的化学反应……

官舟厨神

为“向火宴”做菜的不是万能的磊子哥,而是本村几位擅长厨艺的妇女。她们在村干部海瑞费心说服下,将信将疑地参与了我们发起的“厨神服务队”,每人做一个拿手菜,为“向火宴”提供内容。

官舟特色美食

阿姨们并非第一次组合,村里红白喜事都会请她们帮忙,但现在身为“厨神”,她们责任更重了,因为还需要承担美食技术演示和故事讲述的职能

每一个“厨神”都是官舟美食文化的传播者,她们不再隐藏在漆黑的厨房,而将站出来,为每一个客人展演食物制作的魅力。

围炉座谈会*美华

在北京从事乡建工作十几年的*美华,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乡人获得体面的生计模式,她为“向火宴”赞助了自己种植的会同“翁顶”有机大米,并在座谈会上分享了对乡村建设的理解。她有计划在官舟尝试开展更专业的乡建行动,这让我们倍感振奋。

官舟学堂

以“官舟学堂”为中心的乡村建设实验,虽然是乡贤们自下而上发起的,但也得到了广州美术学院、官舟村村委、团河镇*府、怀化志愿者协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自实验肇始,就秉持开放协作的原则,力求建设一个善意参与的网络。在过去的一年里,很多个人和机构都伸出了援手,这些来自社会各界的力量,汇聚成了难以忽视的浪潮,在更大范围内卷起波澜。二零二零年十二月,在老市长陈志强率领下,怀化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现场会参会人员来到官舟,参观、考察官舟学堂,对其模式予以了高度肯定。

张*老师

新年之际,官舟又迎来了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毕设团队,他们将为官舟的景观和空间资源提供创新利用的思考。湖南大学“新通道”项目的参与者张*副教授也专程赶来,与会同行动者分享隔壁兄弟—通道县的成功经验。

王柳庄老师

广美文化与社会创新教研中心副主任王柳庄老师感慨:湖南很多地方风靡的麻将文化、牌桌文化在会同县几乎看不到,文学、茶饮、摄影、古琴等高雅文化社团则相当活跃。确实,这是近年来会同文化振兴的重要特点。而官舟学堂的渊源,既来自当地重视读书的文化传统,也离不开本地文化工作者的推动。

杨汉立老师

会同县地方文化研究者和推动者杨汉立,不遗余力地宣传、倡导古文字学和会同文化研究,团结、带动了相当多的本地文学爱好者和文化人共谋。

(右一)胡慧玲老师

官舟籍青年作家胡慧玲就是其中之一,胡慧玲用文字营造了一种散发着光泽的的乡村美学,吸引了我和众多会同籍文艺青年前往官舟,探索、感受诗意般的乡愁。

出乎我意料的是,官舟新年活动还吸引了会同县的一些有情怀的中青年干部,他们不在其位,只因为单纯的情怀感召,主动报名参加乡建座谈会,并积极地为官舟后续乡建工作提供建议。

我确信,有这样的群众基础,官舟、团河以至会同的乡村建设和地方文化传承,怎样都不会让人失望。

杨汉立老师在座谈会上特地指出:会同方言里的“向火”,与“烤火”不同,它不是被动的意向,而有一种主动的态度,向火而坐,是先民围聚共享以御时艰的一种温暖表征,而向火而行,是我辈主动团结,共创意义的绝佳譬喻。

经过大家的努力,“官舟学堂”及官舟乡建二零二一新年活动顺利结束了,山村终于静谧下来。送走了客人,我们也告别了张灯结彩美如画的老房子,看着孤独的它伫立在山色中渐渐消失,一种复杂的思绪不由浮现。

关于“我”的艺术乡建

一位资深设计师问我,为什么这几年放下赚钱的设计业务,不计回报地探索着艺术乡建,这样做“值得”吗?我深刻理解这个疑问背后的份量与质感。斟酌良久,想用以下这段文字予以恳答:

窃以为对一个人所谓“成功”的判断,应于时代所需的格局作观察,更应于生命的高度下判断。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人习惯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立场,立足于小我的视角、片刻的维度来看生命、看世界,似乎只能以个体功利的得失,来衡量意义价值,以选择最佳路径。

但当人到中年,追逐过梦想、经历过成败、感知过生死……我辈,可不再拘泥于俗见?

能否从线性时间观升维:若从时光前端抽身而转,以俯瞰的角度去观看人生,看数十年光阴几乎像推门而入,看生死别离如梦幻泡影,我辈对“成功”、对“人生”,对“意义”当作何观想?

裹挟在所谓的“成功”的幻象里,多数人其实感受是不幸福的。我们能否从点状幸福观升维,把小我纳入更大网络,以共创者彼此的成功相互激励,以行动者集体的收获点燃幸福?站在“我辈”的立场,感知大家的力量,探求共同的幸福,岂不美哉?

感恩牧野的因缘,感谢乡建的机会,让我能找到真正欢喜的道路,寻得志同道合的友伴,感知正念正信的力量。鹰嘴界和官舟古村所生发的力量,正像寒潮中不熄的火焰,将持续照亮“向火”而行的我,和处于同样努力探寻中的“我辈”。

END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年寄语向火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