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年1月10日晚18:30—20:30
主讲人:柯召民助教:王*丽、潘洋
参与学习同学:周小萍、郭艳红、杭龙、余江、张扬、金晓泽、陈香、叶桦瑛、周锦萍等49人。
一、授课内容纪要
1.新加汤医案三(门纯德)
体虚感冒
李某,男,26岁。
患者体弱乏力,饮食无味,全身不适日久。经常感冒,但体温不高,多次查验血象,白细胞总数仅/mm3。五个月来,遍治不效。见其面淡无泽,脉弱而缓,与服桂枝人参新加汤(桂枝9g,生白芍12g,炙甘草6g,小红参6g,生姜12g,大枣5枚)。服药四剂,精神明显好转,又与上方服六剂后,白细胞增至/mm3,且饮食增加,食欲很好。后以人参养荣汤加鹿角胶9g(烊化),鸡血藤30g,先后与桂枝人参新加汤交替服用三十余剂。
二月后,经二次查验,白细胞均在/mm3左右,诸症消失,已能正常参加生产劳动。(《名方广用》)
2.桂枝新加汤医案四(门纯德)
老人体虚感冒
庞姓老翁,80余岁。初冬外出感寒,回家后自觉疲惫不堪,饮食不下。观见面色苍白,蜷卧欲睡,目闭不严,言语绵绵,时断时续。脉弱无力,舌淡,苔薄白。此为体虚复感风寒,以致营卫不和,虚阳更衰。疏与桂枝人参新加汤。
桂枝9g,生白芍12g,炙甘草6g,小红参6g,生姜12g。
水煎服。一剂后见效,老人精神好转,饮食少许,又拟六君子汤加味,三剂后,恢复正常。
3.桂枝新加汤医案五(聂惠民医案)
月经过多头晕身痛
杨某,女,28岁。年9月2日初诊。
患者自述本次月经后,又有一次出血,血量为多,夹有血块,其后头晕头痛,牵引项背,腰酸身痛,伴心慌气短,倦怠乏力。面色苍白,痛苦面容,脉沉细略数,苔薄白,舌尖红。
证属经期失血,营血不足,复感外邪,经气郁滞而致血虚身痛。
治宜益气和营,疏通经脉,取桂枝新加汤加葛根、菊花。四剂,水煎温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
药后项背痛除,精神转佳,头痛乏力未尽。前方继服四剂,药后病愈。(《聂氏伤寒学》)
“面色苍白”就是血虚的一个表现。因有项背不舒服,加了葛根;舌尖红,为热象,又加了菊花。
4.桂枝新加汤医案六(刘渡舟医案)
产后身痛
兰某,女,31岁。年5月8日初诊。
产后一月,身痛,腰痛,两脚发软如踩棉花。汗出恶风,气短懒言而带下颇多。曾服用生化汤五剂,罔效。视其舌体胖大,切其脉沉缓无力。
刘老辨为产后气血两虚,营卫不和之证,为疏《伤寒论》桂枝新加汤加味,以调和营卫,益气扶营。
桂枝10g,白芍16g,生姜12g,炙甘草6g,大枣12枚,*参20g,桑寄生30g,杜仲10g。
服药五剂,身痛止,汗出恶风已愈,体力有增,口干,微有腰部酸痛,乃于上方加玉竹12g,再服三剂而愈。(《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
“两脚发软如踩棉花”这个症状,如果不是像本案中有失血过多的原因,我们会首先想到真武汤,这里因为失血过多,导致病人有点头晕,踩着地板感觉不踏实。方中加了桑寄生和杜仲,可能是因为患者腰痛,增加了一些补肾的药物。之后患者有口干症状,可能是伤阴了,所以又加了玉竹。
5.桂枝新加汤医案六(赵明锐医案)
产后受风寒,手足拘挛疼痛
杨某,女,36岁。
因产后着风寒致手足拘挛,发作时四肢挛缩,蜷曲,疼痛难忍,痛苦万分,必须经按摩、针灸始能暂时缓解。但时隔不久即又发作,或一日数发,或数日一发。虽经医治但仍发作频频,已反复发作半年之久。诊其脉迟而紧,舌淡无苔。
考虑为产后血虚,复感受风寒之邪,筋脉“寒则收引”,遂拟以新加汤加当归、木瓜、钩藤等,服二剂后拘挛顿然停止,继服五剂痊愈。(《经方发挥》)
当归补血,木瓜是温通经脉的。
6.桂枝新加汤医案七(赵明锐医案)
腰肌劳损
郭某,男,48岁。患腰部疼痛半年之久,每逢劳碌及着受风寒即加重,隐痛绵绵,酸困的感觉多于疼痛,严重时伸屈皆感困难。外科医生诊断为腰肌劳损。病情逐渐发展,曾多服补肾之品,结合针灸、按摩、理疗等法,虽有近效,但不能巩固。后服新加汤加当归、*芪出入化裁20余剂治愈。(《经方发挥》)
7.桂枝新加汤医案八(学员医案)
莫女士,刻诊脉沉,欲寐,懒言,烦躁,四肢沉重无力,颈两侧(肩井穴区块)僵硬,左侧肩胛骨旁筋拉紧痛(转身时特痛),觉得气紧,气紧起来会连续咳几声(这症状已有段时间了),胃口不好(可吃可不吃),睡眠常不好(常觉得双腿累,放哪里都不合适),如果那天运动了就能睡好。在例假期。
辨证开方: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15,白芍20,炙甘草10,红枣(掰开)4枚,人参15,生姜20),4碗大火煮剩1碗半,两次温服。
当时是晚上,家里没生晒参,上方里的参就用纹*参30。服药后约过了两个小时,开始有一股能量往四肢传送(就像搽了活络油那种感觉),慢慢地四肢轻松了,这夜睡了个好眠。第二天买到生晒参,煮了第二剂,服药后感到胸中有一股暖流,比*参那剂强烈很多,无气紧了,左侧肩胛骨旁筋不痛了,头颈两侧也不觉僵硬了。
她正好在例假期,会失血,所以开了这个方。新加汤在失血过多的情况下是很常用的。
8.条辨63:发汗后,喘家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仁甘草石膏汤。
这一条论述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
风寒在表,可以用发汗之法。但是,当外邪闭郁,肺有蕴热的时候,如果用辛温发汗,常会使肺热加重。邪热迫肺,肺失清肃,故见“喘”息。肺热蒸腾,逼迫津液外泄,故见“汗出”。因此,汗出而喘是肺热的明征。汗出而喘,但不恶风寒,是表无寒邪,故“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并不是无汗而喘,故也不能用麻*汤。这样就把太阳表证之喘排除在外了。汗出而喘,身“无大热”,也没有烦渴证,又把阳明内热上迫于肺之喘排除在外了。不过,也有注家把“无大热”当做无太阳表证来解,亦通。
根据临床观察,邪热在肺作喘,由于肺合卫而主皮毛,常常可见到发热,甚至高热不退,故不要被“无大热”之句迷惑。麻*汤证的无汗而喘都是太阳之邪影响肺气宣降所致,而本证是邪热壅肺,肺失清肃作喘,与风寒没关系。治疗重点在于清肺热,不在于发汗解表,因而用麻杏甘膏汤治之。
脉
身体感1
身体感2
发烧
咳
渴
汗
必浮数或肺脉实
气管热烘烘或胸背热
或喉咙肿痛
或
或干咳或喘或*痰
或渴
或
肺有点发炎,以致有*痰要咳出来,我们说过麻杏甘石汤的肺脉有点尖尖的,或有点饱满,就是右手寸口有一坨,有热包在里面,所以用麻杏甘石汤把热泻掉。如果要把痰排除掉,如果有尖尖的脉表示肺在发炎,麻杏甘石汤可以加一味药叫做桑白皮,桑白皮是肺很好的消炎药。加了桑白皮就叫做五虎汤。如果是肺烧干了痰黏在里面咳不出来,有个方剂叫做“二陈汤”,就是陈半夏跟陈皮,可以把痰化出来,所以可以在五虎汤里面加二陈汤,让痰容易排出来。
小青龙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麻杏甘石汤的辨证区别: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麻杏甘石汤
小青龙汤
病机
1.素有气喘,风寒外袭,新感引动痼疾,外邪内迫于肺,肺气不利。
2.太阳病误下后,正邪抗争于表,里气上逆,肺失肃降。
肺中素有蕴热,风寒外闭,汗后邪气不随汗解而热郁肺中
素有痰饮,外感风寒,风寒引动宿饮,内外合邪,表里俱病,寒饮射肺,肺气上逆。
症状
太阳中风证+喘(发热、恶风、出汗、头痛、脉浮缓、微喘无咳无痰)。舌苔薄白。
发热、汗出而喘。特点为喘促气粗,呼吸困难,鼻煽,吐*痰黏稠,不易咳出,脉浮数或滑
伤寒表实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咳喘,痰稀薄,呈泡沫状悉化成水,咳逆倚息不得卧,喉间痰鸣。
9.张锡纯论太阳病麻杏甘石汤证
至于温病,在上古时,原与中风、伤寒统名之为伤寒,是以秦越人《难经》有伤寒有五之说。至仲景著《伤寒论》,知温病初得之法,原与中风、伤寒皆不同,故于太阳首篇即明分为三项,而于温病复详细论之,此仲景之医学较上古有进步之处也。《伤寒论》原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息必鼾,语言难出。论温病之开端,亦冠以太阳病三字者,因温病亦必自太阳(此是足太阳非手太阳,彼谓温病入手经不如足经者,果何所据也)入也。然其化热最速,不过数小时即侵入阳明,是以不觉恶寒转发热而渴也。
治之者不知其为温病,而误以热药发之,竟至汗出不解而转增其灼热,则即此不受热药之发表,可确定其名为风温矣。其脉阴阳俱浮者象风之飘扬也,自汗出者热随浮脉外透也,身重者身体经热酸软也,多眠睡者精神经热昏沉也,语言难出者,上焦有热而舌肿胀也。风温之外,又有湿温病与伏气化热之温,其病之起点亦恒为风所激发,故皆可以风温统之也。提纲中论风温之病状详矣,而提纲之后未列治法,后世以为憾事。及反复详细推之,乃知《伤寒论》中原有治温病之方,特因全书散佚,后经叔和编辑而错简在后耳。
尝观《伤寒论》第六十二节云:“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仁甘草石膏汤。”今取此节与温病提纲对观,则此节之所谓发汗后,即提纲之所谓若发汗也,此节之所谓喘,即提纲之所谓息必鼾也,由口息而喘者,由鼻息即鼾矣,此节之所谓无大热,即提纲之所谓身灼热也,盖其灼热犹在外表,心中仍无大热也,将此节之文与温病提纲一一比较,皆若合符节。夫中风、伤寒、温病特立三大提纲,已并列于篇首,至其后则于治中风治伤寒之方首仍加提纲,以彼例此,确知此节之文原为温病之方,另加提纲无疑,即麻杏甘石汤原为治温病之方无疑也。盖当仲景时,人之治温病者,犹混温病于中风、伤寒之中,于病初得时,未细审其发热不恶寒,而以温热之药发之,是以汗后不解。或见其发热不恶寒,误认为病已传里,而竟以药下之,是以百六十三节,又有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云云。所稍异者,一在汗后,一下下后,仲景恐人见其汗出再误认为桂枝证,故切戒其不可更行桂枝汤,而宜治以麻杏甘石汤。盖伤寒定例,凡各经病证误服他药后,其原病犹在者,仍可投以正治之原方,是以百零三节云,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小柴胡汤。以此例彼,知麻杏甘石汤为救温病误治之方,实即治温病初得之主方,而欲用此方于今日,须将古方之分量稍有变通。此方原治温病之汗出无大热者,若其证非汗出且热稍重者,用此方时,原宜因证为之变通,是以愚用此方时,石膏之分量恒为麻*之十倍,或麻*一钱、石膏一两,或麻*钱半、石膏两半。
曾治白喉证及烂喉痧证(烂喉痧证必兼温病、白喉证,亦多微兼外感),麻*用一钱,石膏恒重至二两,喉证最忌麻*,而能多用石膏以辅弼之,则不惟不忌,转能借麻*之力立见奇功也。至于肺病之起点,恒有因感受风温,其风邪稽留肺中化热铄肺,有时肺中作痒,即连连喘嗽者,亦宜投以此汤,清其久蕴之风邪,连服数剂则其肺中不作痒,嗽喘自能减轻,再徐治以润肺清火利痰之剂,而肺病可除矣。盖此麻杏甘石汤之用处甚广,凡新受外感作喘嗽,及头疼、齿疼、两腮肿疼,其病因由于外感风热者皆可用之,惟方中药品之分量,宜因证变通耳。
我女儿在外地读书,因长智齿而肿痛,我让她用小柴胡加麻杏甘石汤,效果也还行,至少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碰到外感有头痛、牙痛或者两腮肿这种,都有可能用到麻杏甘石汤。腮腺炎用小柴胡加麻杏甘石汤的效果也可以。
林**,年近五旬,因受风温,虽经医治愈,而肺中余热未清,致肺阴铄耗,酿成肺病,屡经医治无效。其脉一息五至,浮沉皆有力,自言喉连肺际,若觉痒则咳嗽顿发,剧时连嗽数十声,周身汗出,必吐出若干稠痰其嗽始止。问其心中常觉发热,大便燥甚,四五日一行。因悟其肺际作痒,即顿发咳嗽者,必其从前病时风邪由皮毛袭入肺中者,至今犹未尽除也。因其肺中风热相助为虐,宜以麻*祛其风,石膏清其热,遂为开麻杏甘石汤方,麻*用钱半,生石膏用两半,杏仁三钱,甘草二钱,煎服一剂,咳嗽顿愈。诊其脉仍有力,又为开善后之方,用生山药一两,北沙参、天花粉、天冬各五钱,川贝、射干、苏子、甘草各二钱,嘱其多服数剂,肺病可从此除根。
后阅旬日,林**又求诊视,言先生去后,余服所开善后方,肺痒咳嗽仍然反复,遂仍服第一方,至今已连服十剂,心中热已退,仍分毫不觉药凉。肺痒咳嗽皆愈,且饮食增加,大便亦不甚干燥。闻其所言,诚出愚意料之外也。再诊其脉已不数,仍似有力,遂将方中麻*改用一钱,石膏改用一两,杏仁改用二钱,又加生怀山药六钱,俾煎汤接续服之,若服之稍觉凉时,即速停止,后连服七八剂似稍觉凉,遂停服,肺病从此竟愈。
治肺劳投以麻杏甘石汤,且用至二十余剂,竟将肺劳治愈,未免令阅者生疑,然此中固有精细之理由在也。盖肺病之所以难愈者,为治之者但治其目前所现之证,而不深究其病因也。如此证原以外感受风成肺劳,且其肺中作痒,犹有风邪存留肺中,且为日既久则为锢闭难出之风邪,非麻*不能开发其锢闭之深,惟其性偏于热,于肺中蕴有实热者不宜,而重用生石膏以辅弼之,既可解麻*之热,更可清肺中久蕴之热,以治肺热有风劳嗽者,原为正治之方,故服之立时见功。至于此药,必久服始能拔除病根,且久服麻*、石膏而无流弊者,此中又有理由在,盖深入久锢之风邪,非屡次发之不能透,而伍以多量之石膏以为之反佐,俾麻*之力惟旋转于肺脏之中,不至直达于表而为汗,此麻*久服无弊之原因也。至石膏性虽寒凉,然其质重气轻,煎入汤剂毫无汁浆(无汁浆即是无质),其轻而且凉之气,尽随麻*发表之力外出,不复留中而伤脾胃,此石膏久服无弊之原因也。
张锡纯论麻杏甘石汤特别详细,在张锡纯之前,医家都认为石膏很寒凉,但是张锡纯试过之后,像我们这些后世的人才敢大剂使用石膏。
10.麻*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麻*、杏仁、甘草、石膏四味药组成,以清肺热、平喘为主。方中麻*不配姜桂,是因为并不以其发汗,而是以其宣肺平喘。无论寒喘、热喘,只要配伍得宜,麻*都可以用。麻*配石膏,清宣肺中郁热,可以治疗热喘。石膏剂量用到半斤,超过麻*用量的一倍,清肺热的效力就显而易见了;杏仁降肺气之逆,佐麻*以平喘咳;甘草调和诸药,补中益气。
我用麻杏甘石汤时喜欢加生山药进去,山药本来就补肺阴,又可以补脾胃,所以我常用。
肺热重者,可加羚羊角粉;痰热壅盛,痰鸣气促者,可加黛蛤散或鲜枇杷叶;喘而大便不下者,可加瓜蒌皮、炙桑皮;大便燥结者,可加大*,使下窍通则上窍利而喘自愈;肺气不利,憋气胸闷者,可加葶苈以泻痰热。如果麻疹不透,疹*内陷,以致喘促不安、鼻翼煽动,唇甲紫绀,可用五虎汤,就是麻杏甘石汤加上好茶叶,同时用三棱针点刺耳背紫色络脉出血。
11.麻杏甘石汤方医案一(曹颖甫)
钟右,住圣母院路,初诊十一月初三日
伤寒七日,发热无汗,微恶寒,一身尽疼,咳痰不畅,肺气闭塞使然也。痰色*,中已化热,宜麻*杏仁甘草石膏汤加浮萍。
净麻*三钱光杏仁五钱生石膏四钱青黛四分,同打生草三钱浮萍三钱
曹颖甫用麻杏甘石汤喜欢加浮萍,浮萍有发表的作用,跟麻*有点像。
据史惠甫师兄言,钟姓少妇先因外出探望其父疾,心滋忧戚,归途白雪纷飞,到家即病。曾经中西医师杂治未痊,又因身怀六甲,家人忧惧万分。耳师名,叩请出诊,惠甫兄随侍焉。初诊时,病者面赤气喘,频频呼痛,腹部尤甚,按脉浮紧。师谓此证易治,不足忧,径疏本方。
二诊十一月初四日
昨进麻杏甘石汤加浮萍,汗泄而热稍除,惟咳嗽咳痰不畅,引胸腹而俱痛,脉仍浮紧,仍宜前法以泄之。
净麻*三钱五分生甘草二钱生石膏六钱薄荷末一钱,同打光杏仁四钱苦桔梗五钱生薏仁一两中川朴二钱苏叶五钱
麻杏甘石汤加了一些化痰、降气理气的药。
据史惠甫兄言,二诊时患者已能与师对语,神情爽适,不若初诊时之但呼痛矣。稔知服药后,微汗出,一身尽疼者悉除。惟于咳嗽时,胸腹部尚觉牵痛耳。师谓本可一剂全愈,适值天时阴雨,故稍缠绵,乃加薏仁、厚朴、苏叶等与之。
自服第二方后,又出微汗,身热全除,但胸背腹部尚有微痛,游移不居。又越一日,病乃全瘥,起床如常人。
12.麻杏甘石汤方医案二(曹颖甫)
冯衡荪嵩山路萼庐帐房十月廿九日
始而恶寒,发热,无汗,一身尽痛。发热必在暮夜,其病属营,而恶寒发热无汗,则其病属卫,加以咳而咽痛,当由肺热为表寒所束,正以开表为宜。
净麻*三钱光杏仁四钱生石膏五钱青黛四分,同打生甘草二钱浮萍三钱
本案脉案中所谓营卫,盖本《内经》“营气夜行于阳,昼行于阴,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之说。余则谓本案乃麻*汤证化热而为麻杏甘石汤证耳。观其恶寒发热无汗身疼,非麻*汤证而何?观其咳而咽痛,非由寒邪化热,热邪灼津而何?方依证转,病随药除。
桂枝汤证,或以服药故,或以病能自然传变故,可一变而为白虎汤证。同理,麻*汤证可一变而为麻杏甘石汤证。此可证之以大论。曰:“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仁甘草石膏汤”此言本属麻*汤证,予麻*汤发汗,孰知药剂太重,竟至肺部转热,虽汗出,而仍喘。浅人无知,见无汗变为有汗,疑麻*汤证转为桂枝汤证。初不知身无大热,热反聚于肺脏,而肺脏之邪,并非传于肠胃也。经文俱在,可以覆按。
余前谓白虎汤为桂枝汤之反面,今当续曰:麻杏甘石汤为麻*汤之反面。此说当更易明了。何者?二汤中三味相同,所异者,一为桂枝,一为石膏。而后知麻*汤证为寒实,麻杏甘石汤证为热实。攻实虽同,寒热不一。麻*汤证有喘,麻杏甘石汤证亦有喘。其喘虽同,而其喘之因不一。喘为肺闭,而其所以闭之因不一。人当健时,肺部寒温调匀,启阖合度,无所谓闭。及其受寒,则闭;受热,则亦闭。闭者当开,故均用麻杏以开之,甘草以和之,而以桂枝、石膏治其原。于是因寒而闭者开,因热而闭者亦开,仲圣制方之旨,于焉大明!
13.麻杏甘石汤方医案三(姜佐景)
前年三月间,朱锡基家一女婢病发热,请诊治。予轻剂透发,次日热更甚,未见疹点。续与透发,三日病加剧,群指谓猩红热,医院治。锡基之房东尤恐惧,怂恿最力。锡基不能决,请予毅然用方。予允之。细察病者痧已发而不畅,咽喉肿痛,有白腐意,喘声大作,呼吸困难不堪,咳痰不出,身热胸闷,目不能张视,烦躁不得眠,此实烂喉痧之危候,当与:
净麻*钱半生石膏五钱光杏仁四钱生草一钱
略加芦根、竹茹、蝉衣、蚤休等透发清热化痰之品。服后,即得安睡,痧齐发而明,喉痛渐除。续与调理,三日全愈。事后婢女叩谢曰:前我病剧之时,服药(指本方)之后,凉爽万分,不知如何快适云。意者醍醐灌顶可以仿佛形容之欤?
夫麻疹以透净为吉,内伏为凶,尽人所知也。而透之之法却有辨别。盖痧*内伏,须随汗液乃能外出。而汗液寄汗腺之内,须随身热乃能外泌。故痧前之身热乃应有之现象。惟此种身热亦有一定之标准,过低固不可,过高亦不佳。事实上过高者少,过低者多。故用药宜偏于温,万不可滥用凉剂以遏之。及痧*正发之时,小儿身热往往过度,与未发前成反比。不知身热过重又妨痧*之外透。此时热迫肺部则喘急,热蒸汗腺则汗出,热灼心君则神昏,热熏痰浊则干咳,此为麻杏甘石之的证,重剂投之,百发百中。又岂平淡之药所能望其项背哉?
疹病之兼喉病者,中医谓之烂喉痧,西医称之曰猩红热。西医治本病主先隔离,视为第一等急性传染病。中医治此,似无若此慌张。丁甘仁先生擅治此病,其治法大意,略曰:喉痧当以痧为本,以喉为标,但求痧透,则喉自愈,可谓要言不繁。而本汤之治喉痧所以得特效者,即此故也。
痧*攻喉,则喉烂而为猩红热;痧*袭肺,则呼吸急迫而为肺炎。余尝治稔友挚甫之大公子发麻疹,用麻杏甘石汤加味而安。其疹颇稠,其证非轻。余坦然愈之,不以为意也。次日,二公子续发麻疹,治以同法。惟其性情较为强顽,不肯听母言安睡被中,常自一床跳至他床。疹发已逾四日,满面悉红,尚无回意,忽加呼吸急迫,鼻扇不已。余曾见鼻扇之证甚多,但从未有若是之剧者。当其吸气时,鼻叶自动向里吸入,两叶几合而为一,又加肩动以助之,呼气之后,又如吸气,鼻叶直无宁时。使依西医法诊断,此为麻疹并为急性肺炎无疑。时挚甫远客川中,嫂夫人仓皇无主,余乃延虞师舜臣主诊。先用开水送服琥珀抱龙丸一颗,以折其热邪,续投汤药,仍师麻杏甘石法,内用麻*纳入芦根茎中,两头扎好入煎,并加桑白皮以透肺热。其夜,抚孩四肢,忽觉微微作冷,鼻扇略缓,面赤略淡,属吉属凶,孰能决之?此嫂夫人次早所告余者。幸自次早起,四肢即转温,颜面之疹倍稠于前,色加红,鼻扇渐定,至是方放言出险。此又中医能治急性肺炎之一例。
顾本汤之用又不限于喉痧及肺炎,凡属肺热生痰,因痰生喘者,本汤皆能治之,且已验之屡矣。使用麻*、杏仁以开其肺气;生石膏以清其热;甘草以和其中,吾知其必可效也。
二、课后问答与交流
1.小青龙汤应用
民纳:柯老师,刚刚讲小青龙汤时说到有痰鸣,但我上次根本没有痰鸣,只是干咳,不过吐出来的痰很像小青龙汤证,只有干咳,反而有点像麻杏石甘汤的感觉。我听了你的方法,小青龙汤我用了5克麻*,吃下去明显感觉整个毛孔是打开的,凉飕飕的那种寒意,走在路上就觉得腠理很松,我就不敢吃了,所以我变了一下方,去掉了麻*,但是干姜、五味子、细辛都在,后来就好很多。但是我有一个纠结的问题:为什么是干咳,而且痰很难咳出来,也是小青龙汤证?
柯大哥:这个也不奇怪。“心下有水气”,可能你那个水气太靠下,到不了喉咙,咳的时候听不到痰鸣。像你这种可能舌头也是比较干的。那你加石膏了吗?
民纳:没加。我吃了一剂,后来不敢用麻*,去掉麻*以后吃了一剂,第二天就好了。
柯大哥:那不错。应该是疗效为王,有时候不能用理论来指导。我们讲课的时候,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都会把这些最典型的东西拿来给大家讲,但是临床是很复杂的,各种形态都有。你在找“小青龙汤”的边界的时候,往往很难找一个具体的边界,你试验出来了,那这就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医案。
2.智齿疼
潘洋:关于智齿痛,给大家推荐一个成药,叫“牙痛胶囊”或者“牙痛水”,它的主要成分是荜拨、高良姜、丁香、细辛和冰片。
3.麻杏甘石汤医案
柯大哥:请刘莎分享一下她当时使用麻杏甘石汤的医案,喝到石膏粉会怎么样和当时的详细情形。
刘莎:我经常在外面走,比较晒,天气热。我当时的症状是脉浮,小便*,大便硬结,无痰,呼出的气有点热,有点烦躁,舌苔有点干,舌头有点偏红,总是很想喝冰水,当时一口气喝了几罐冰的饮料,就以为没事了。后来晚上出去跑步的时候,我觉得不对劲,明显气上不来。我回家就煲了麻杏甘石汤。老师说这种情况是肺热嘛,石膏要用大剂量,我当时用了50克,因为比较晚了,药煮好没等它沉淀一下,我就喝下去了,不到半个小时就感觉胃有下坠的痛,痛得很厉害,腰都直不起来,后来睡了一会儿自己就好了。从这件事,我就知道石膏确实很凉,很见效,很快就开始胃痛,下坠的痛。
柯大哥:对,所以有石膏的方剂一定要等沉淀好之后再喝下去,石膏粉喝进去确实会比较凉。
5.桂枝新加汤
桦瑛:桂枝新加汤是什么时候用比较好?
柯大哥:一般来说是气血两虚的时候,营阴比较缺乏的时候比较多用,比如说女生的月经期以后或者手术失血之后,同时身体又有疼痛感的,这种时候比较适合用;还有,女人产后或者大运动量之后,身体肌肉酸痛那种也可以喝。
桦瑛:例假期可以喝吗?
柯大哥:可以。
6.乳腺囊肿
T秀英:我生完小孩子查出来乳腺增生,当时也没管它。去年我上班经常熬夜,后来就查出来乳腺囊肿了,整个过程应该有三四年了。
柯大哥:有没有胀痛?
T秀英:月经时有胀痛,平常不会。今年常觉得咽干,有时候头晕,吃加味逍遥丸会缓解。
柯大哥:你这个应该是少阳的问题。乳房的问题还是要从少阳的方向入手,当然要做一些加减。
7.小柴胡汤加重姜、半夏治疗头晕胸满(张扬)
症状:头晕、胸满、轻微恶心,清稀黏痰,乘车则症状加剧,症状持续3天
用药:小柴胡汤(柴胡24克,*芩9,太子参9克,炙甘草9克,姜半夏9克,生姜5薄片,大枣4枚,生半夏1枚捣碎)
加3碗水,煮成1碗。晚上喝,第二天清晨起床,症状皆无,人感觉清爽很多。有点不放心,当天中午又用干姜加生半夏一枚(姜和半夏等量,没称,全凭手感),捣碎煮水,冲小柴胡冲剂一袋。
说明:正值月经结束,感觉贫血,煮四物汤3剂(四物汤以前也喝过,没有什么不适),出现了上述症状,本想停止喝四物汤,好好休息就好了的,可是整个症状持续了几天,不见有好的迹象,所以就用了小柴胡汤。又恐力量不足,自己加重了姜和半夏。
8.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汤医案(陈丽)
学生智齿发炎,牙痛,问了得知感冒引发,已经几天,吃过以前医生开的消炎药,有所缓解,不发热,没什么汗,偶尔咽痒咳嗽无痰,鼻塞,清鼻涕,怕冷怕风,想吃但吃了感觉腹胀。该生体质不好,冬天极易感冒,手脚冰凉,经常鼻塞。感冒症状并不严重,但是考虑到最近疫情加极寒天气,怕感冒加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就让她喝了一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第二天一早告知症状都好了,也不鼻塞了,就停服了
9.小青龙汤医案
H鋆:我上次遇到一个病人,他舌苔有点*,我看他的舌头感觉是有水气,他喉咙会痒,体型也比较胖,我刚开始就不敢给他小青龙汤,因为我觉得他有热。像这种我第一时间可不可以给他用一剂麻杏甘石汤呢?
柯大哥:你可以用小青龙汤加石膏啊,他又有水,又有点化热是吧?
H鋆:我感觉他是有点热。他后来找另外一个医生开了一剂药,不是经方,用了一些寒凉药,吃完喉咙好了,但是感觉好难受,咳痰啊什么的,再来我就给他开了小青龙,这次开了小青龙,吃了一剂就好很多,吃了第二剂就没什么事了。当时我就不太确定第一时间给他开什么比较好,是小青龙加石膏是吗?
柯大哥:我听你描述感觉是小青龙加石膏好点。他本来有点热的,给另外的医生把那个火灭了,更寒了,但是里面那些寒痰并没有清除掉,所以他还是有小青龙的症状,你给他小青龙效果就很好。
H鋆:对,他就是喝了另外的药之后就变得很寒,舌苔变得白白的,我就马上给他用了小青龙,用了小青龙就马上变好了。现在看来,第一次我给他用小青龙加石膏是可以的?
柯大哥:我觉得是。
10.麻杏甘石汤的药证
柯大哥:请翁兄就麻杏甘石汤跟大家聊聊临床的心得体验。
翁兄:我一开始不太了解这个方,在康平本《伤寒论》里,麻杏甘石汤不在原文里,一开始没注意它。对一般咳嗽,我更倾向于选用越婢汤,因为我更喜欢生姜,我不太知道杏仁是什么作用。后来群里有个小伙伴发了一个医案,他说他早上起来头痛、喉咙痛、胸闷,咳得很厉害。我这边喉咙痛不用桂枝嘛,但他又有胸闷,胸闷又是桂枝证,那我用什么?我想不出来。结果他用麻杏甘石汤,一剂好了。哦,那我想胸闷是什么,是杏仁证,后来又想不是有个茯苓甘草杏仁那个汤能治胸闷的嘛,这样杏仁和胸闷的药证就出来了。我现在鉴别这两个汤,就是看有没有胸闷,越婢汤没有胸闷。一个是喘,喘肯定是有,麻*也有喘,另外一个是胸闷,喘的时候有胸闷,那就要把杏仁加上去,就是麻杏甘石汤,而且有喉咙痛,如果喉咙不痛的话,我用桂枝就解决了,首选是桂枝,不带芍药的桂枝。我是这么理解麻杏甘石汤的。
柯大哥:你临证中用麻杏甘石汤多不多?
翁兄:我用得不多。我看过一些医案说,麻杏甘石汤容易转小柴胡,用完之后,咳嗽什么减轻了,好像出现一些小柴胡的症状,好像是往来寒热吧,具体忘记了。另外一个医生也说,给小孩用麻杏甘石汤是出现过小柴胡汤证,为什么?因为麻*本来是发汗的嘛,姜是补充体液的,麻*发出去,姜补充进来就正好,这个汤里没有姜,容易导致发汗变成少阳状态,我这边认为少阳就是……阳是津液嘛,弱到了少阳状态。所以我一般用越婢,因为里面有姜。现在知道了越婢汤和麻杏甘石汤的区别,如果有胸闷,会考虑用杏仁(麻杏甘石汤),麻*和杏仁都治喘,皮肤和毛孔封住的喘是麻*,杏仁可能是……肺和大肠相表里嘛,如果另一头不通,可能是杏仁,感觉可能是这样,因为杏仁是仁剂,有点润肠的作用。所以我感觉是那边堵住了,所以会产生胸闷,这是我的理解。
柯大哥:我用麻杏甘石汤用很多,没发现会变成少阳证,可能也是我没有留意。有的人主要症状好了,一些微小症状他也不跟医生说了。
翁兄:我估计你不太用越婢汤。
柯大哥:我确实用得少,咳嗽用越婢汤,今天你给我一个非常好的启示。
翁兄:我首选是越婢,麻杏甘石汤和越婢我估计都能解决很多问题。
柯大哥:因为越婢汤的条文没有讲到用在咳嗽上,所以我忽略了这点,以后我留意一下。
翁兄:越婢汤还可以加半夏啊,加白术啊,都可以加。
翁兄:麻杏石甘汤条文里不是有句“不可更行桂枝汤”嘛,为什么“不可更行桂枝汤”,正常情况下,“汗出而喘”不是应该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嘛,所以它之前那句“不可更行桂枝汤”应该是不可更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的意思,不可更行桂枝汤我想可能是因为有喉咙痛,又喘又喉咙痛,就是麻杏甘石汤。我是这么理解那个条文的。
(整理:王*丽)
关于《伤寒论》学习小组
《伤寒论》学习小组是一个全国性的公益中医学习小组自组织,由一批亲近传统文化、信仰中医的义工朋友共同发起,旨在带动热爱中医、有心学习并有行动力的朋友从零开始学习中医,共同成长,希望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成长影响和带动更多身边的人亲近和传习中医等本土文化,为中医扫盲贡献微薄之力。目前已有余名来自北京、安徽、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辽宁、海南、浙江、江苏、湖北、广东、云南、上海、黑龙江、甘肃、江西、青海、香港等省份及美国的师友在学习小组中共同学习。学习小组每周的周日晚上6:30—8:30在钉钉app的群里通过直播和视频会议集体学习,平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