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泄,亦称肾泄、晨泄,一般认为本病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独盛所致。由于肾阳不足,关门不固,故在子丑五更之后,阳气未复,阴寒极盛之时令人洞泄不止。
前人多以四神丸等药温补肾阳,涩肠止泄,但疗效欠佳。
丁光迪老师匠心独具,以升阳法治疗本症,取得了满意疗效。
01
丁老经过多年的探索,体会到,晨泄谓之“肾泄”者,一定见有肾阳虚的症状,如身寒畏冷,腰脊酸痛,脚软冷痛,阳痿不育,夜尿频多,舌质淡滑或胖,脉沉迟微弱等,虽不必悉具,但总有一些相应症状,然后运用温涩方法,才能见效。
现在有些晨泄病例,阳虚的证候并不显著,而脾虚湿胜病情却较突出。
如肢体困重,倦怠嗜卧,不耐劳力,动则气短,面色萎*,舌苔白腻或薄白;亦有体征并无明显改变的。
这样,是病在脾而不在肾,宜用升阳法以治之。
升阳法的用药,丁老常以羌活胜湿汤加味为基本,加味药如白芷、升麻、葛根、苍术、白术、白芍等。
目的是“下者举之”,使清阳上升,挽回中气下陷之势。所以用风药较多,但用量则轻,本东垣之旨,使升清而微微得汗,则阳气升腾,脾气来复,泄泻亦可愈。
如其泄泻水多,小便涩者,这是湿胜而气化不行,略参升阳除湿汤意。选用泽泻、猪苓、桂枝、陈皮、神曲、益智仁等1~3味,升降脾胃而上下分消其湿。
如其大便夹有黏液,腹中痛而便后仍不宽舒者,这是兼有湿积阻滞气机,虚中夹实之证,略参升阳益胃汤意。选用*连、白芍、陈皮,半夏,木香,吴萸等味佐之,苦辛通降,以去湿积。
如药后腹痛缓,黏液除,困倦乏力者,即用升阳益胃汤去泽泻、半夏调理之。
亦有阳气下陷,而虚火上冲,见头晕目眩,两脚发软,夜间盗汗等症,这是热伤元气之故,舌上必罩薄*腻苔,脉亦见滑象或数或大,此时不能纯作虚证或加重补药,就仿除风湿羌活汤意,加用*柏、*连等苦寒坚阴,其症即退。
这种方法,一般旬日左右开始见效,1月左右即见显效。
如其病情已经稳定,晨泄全止,但腹中微痛尚存,肠鸣矢气减少而未痊愈者,即用升阳汤巩固善后。
02
此方肝脾两顾,益气兼以和营活血,颇有深意。
因为晨泄久延,不独气虚下陷,血亦随之损伤,每见血虚、血瘀之变,调理善后,应该考虑周到。
此方服用效佳,丁老常加*参、白术、白芍,以川芎易当归,加强疏肝补脾,益气活血作用。
丁老指出此病需要兼用养血活血药,是从东垣补中益气方法悟出的。
他常提到“阳生阴长”的道理,因为脾胃居中土,是气血生化之源,营卫之所自出,脾病而仅为虚者,固然有之,但更多的是气虚血亦伤。
因此脾病而仅用益气升阳,固然不错,但其实还只是知其一半,必须配伍养血活血,才算照顾到全面。
所以补中益气汤中用当归,羌活胜湿汤中用川芎,升阳汤中用红花,均为“阳生阴长”而设。丁老用此法于晨泄,屡屡见功。
何况红花能治诸风,腹中血气刺痛,李时珍更赞赏川芎、麦曲治湿泄之功,足证此法有良好疗效。
03
同时,此病调理,应该顾及血分,但不宜多用熟地、当归等阴腻滋润之药,否则又能引起滑泄,即甘温益气,用量亦宜轻,否则亦有壅气增满之患。
这是因为本病毕竟属于湿胜下陷之变,即使病情好转,但久病之体,脾健阳升,尚须有一个恢复巩固的过程,如不注意及此,反应是比较敏感的。
这是丁老临床实践中的一些体会,用之殊感应手者。
丁老多年所治病例,最快的1月左右即愈,最长的亦不出3个月;一般愈后都较巩固,少数亦有反复几次,但再进原方,亦有很快向愈,足见其疗效可靠。
04
病案举例
严某,男,53岁,教师,年9月11日初诊。
晨泄13年,据述病由下乡劳动,睡卧湿地,开始泄泻。
最初是受凉、受湿即泄泻,保暖得止,并无一定时间,经后转成晨泄,定时而作,不分冬夏。
病发先作肠鸣,其响如雷,暴注下迫,必须立即入厕,否则遗遍床第,但腹痛不甚。少则一二次,甚时可以三四次,才得稍安。
胃纳不香,不能稍吃异物,不慎则其病立发。
形体微浮肿,身重肢节痛,面色萎*。脉细微弦,苔薄白。
色脉合参,显属风木陷于土中,脾虚湿胜之象。治以升阳举陷,风药胜湿,羌活胜湿汤加味。
处方:羌活5克,独活5克,炒防风5克,藁本5克,川芎3克,升麻5克,葛根5克,苍术5克,白术10克,陈皮5克,益智仁5克,炙甘草3克,猪苓5克,生姜3片,大枣5个,7剂。
9月19日2诊:药后常得微汗,自感轻快。肠鸣大减,大便急迫亦缓,但便尚稀泄。胃内稍佳,原方再进7剂。
9月28日3诊:肠鸣又减,急迫感己除,大便转成溏软,偶尔亦能成形,便后腹中舒适。胃纳较香,但尚感疲乏,形寒畏冷,时自汗出。转与益气升阳。
处方:炙*芪10克,炒*参10克,炙甘草3克,炒白术10克,陈皮5克,益智仁5克,炮姜3克,炙升麻5克,炒防风5克,独活5克,藁本5克,桂枝3克,炒白芍10克,生姜3片,大枣5个,7剂。
10月6日4诊:大便已经成形,但肠鸣尚存,不过能得矢气,腹中宽展,这是阳气来复之象。胃纳正常,形寒见减,原议调理巩固之。
原方去独活、藁本、益智仁,加川芎5克,红花5克,7剂。
同年10月13日5诊:症状基本平复,精神亦振,面色转亮,脉见滑象,舌色泛红。中气恢复,阳生阴长的佳象,效议巩固之。
原方去防风加当归身10克。7剂。
此后又服前方14剂,改用补中益气丸调理收功。
05
按语
丁光迪教授遥承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认为泄泻凡湿病脾虚者,为“湿寒之胜,当助风以平之”,治宜“下者举之,得阳气升腾而愈矣”,遂立升阳法治疗五更泄。
其用药常以羌活胜湿汤加味为基本方,意在:以风胜湿,升举清阳。多年验之临床,疗效颇佳,丁老立意新颖,治法独特,为治疗晨泄另辟蹊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