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茶店子有茶喝成都新闻茶馆,抗战时期就
TUhjnbcbe - 2021/10/19 5:47:00

解放前,成都以报纸为主体的新闻业很是红火,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本埠茶坊业的发达。因为众多的茶馆,为报纸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新闻素材和信息资源。若没有它们,报纸的内容自然会减少三分丰满与滋润,同时,众多的茶馆还成为报刊销售网络的载体,若没有它们,报纸的销量也会因此而减少三分市场。故旧时成都的新闻从业人员大多数泡茶馆,记者以茶馆为家,编辑上茶馆办公,报业老总们选择在茶馆定期聚会,外地甚至国外新闻界人士前来成都,本埠东道主也常选择茶馆作为迎候接待的地方。应当说,新闻从业者之所以喜欢泡茶馆这一“衣食父母”的依赖。

s

茶馆“泡”出《新新新闻》

《新新新闻》是解放前成都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也是大后方较有影响的报纸之一。据该报开办发起人之一陈祖武先生回忆:《新新新闻》最初的酝酿、筹划则是在茶馆中进行的。

年夏秋之间,有一群川大法学院和成都大学刚毕业或将毕业的学生常在少城公园的松声阁、浓荫茶社喝茶聚会。他们有感于毕业即失业的痛苦与恐慌,汲汲于寻求出路,经过一番酝酿,都觉得办报纸不失为一条出路,不仅可以解决目前的就业问题,而且有此工具在手,也是个晋升之阶。究竟办一份什么样的报纸,如何付诸实施,茶会上自然少不了各种见解的碰撞,当然,这也不是一两次的争论就会有结果的。于是开始了边行边议的前期准备过程,即分头行动,有问题有困难集中在茶会研究议决。

年9月1日,《新新新闻》正式面世了,到抗战前夕,该报已获得初步成功。抗战时期,其业务更是如日中天,臻于极盛。也许连该报发起者们也料想不到,当初茶馆“泡”出的这份《新新新闻》眼下会有如此的生命力和影响。

两大新闻茶会

解放前,成都的茶馆是记者们常光顾的地方。因为记者是靠新闻吃饭的,而茶馆作为各方信息交流之地,自然也成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重要场所。

20世纪40年代初,成都新闻记者常光顾的茶馆有总府街的涨湫茶社和春熙北段的颐和园(后迁到商业场“二泉”茶楼),这两处都比较清静,是一些报刊副刊编辑、记者和文艺工作者常聚会的地方。涨湫茶社深而亮敞,最里边靠壁坐可以避尘嚣,横起连三桌,是各报外勤记者每天必聚的地方。上午8:00点到12:00点去去来来都有人,记者们除了在这里喝茶谈天外,就是互通信息,交换新闻线索,或互约出访事宜。经过一段时间,外界知道了,于是伸冤的诉苦的来到了桌前,一些请帖也送到这里来了。

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成都新闻界逐渐形成两大茶会:一个以通讯社为主,多在正娱花园、饮涛茶厅和紫罗兰茶厅等处;另一个以日、晚报记者为主,多在总府街的濯江茶社。由于日、晚报社记者为当时成都报道新闻的主办,故濯江茶会较前者有名。在其全盛时间,成都新闻界人士大都常在那里露面,如大公报驻蓉特派员廖公诚、上海新闻报驻蓉特派员周重光等都是“濯江”的常客。

记者们光临茶会,可以互通有无,增加新闻来源,如民国36年()廖公诚轰动全国的连载访问《糖乡资中的蔗农事件》等,都是在茶会上得到的线索。茶会还可促进各报记者之间的合作。有时发现了较重要的新闻线索,而以一人之力又难以胜任者,此时茶会便成了横向联合的媒介。记者们便会打破报社之间的界限,分工合作,各显其能,最后汇总成章。如果不宜同时发表,便在茶会谈判协商,确定各家发表新闻的秩序或报道的侧重点。民国38年5月,上海《环球画报》记者詹近水在川青边界采访中被青海*阀马步芳所部杀害并弃尸盐湖的有关报道,就是《西方日报》《新新新闻》《*埔日报》《新民报》记者通力合作采写的,经在茶会上协商,消息先在《西方日报》地方版头条刊载;次日,《新民报》在头牌头条发表,第三天,《新新新闻》登专访。

“濯江茶会”名声在外,以致*府机关的通知和民间的请柬都直接送到茶会,诸如商店开张需要宣传,诉讼辨白需要支持,鸣冤叫屈或挟嫌诬陷有求于记者的也都到茶会“活动”。因此记者到茶会还可收到赴宴、看戏、跳舞的请柬。常赴濯江茶会的主要人物有:《中央日报》采访部主任薛熙农,《工商导报》记者曾沈方,《新新新闻》记者张善,《中华新闻》记者文建国等七八人。他们私交笃厚,以章伯怀年长,资望高,故而又被称为“章伯怀集团”,后来“会首”位置被张善取代。其余的还有漫画编辑谢趣生,《工商导报》总编辑陈译昆、采访主任王家鼐,《中央日报》编辑主任程雪峰,《新民报》记者杨成全、杨更生,《华西日报》采访主任冯雪樵,《西方日报》采访主任朱枢等,共有30余人,最多时达人以上。这些人每天在20多张小茶桌拼成的长台周围喝茶,茶钱不用天天付,每人每月预付1元,不足部分由茶馆赞助。就连川康绥靖公署主任邓锡侯的侍从副官主席儒也到茶会与新闻界联络。王民张善过从甚密,绥署的8个新闻联络员中,半数从“濯江茶会”产生,联络员每人每月可得30元津贴,争任其事者,无不在张善处“活动”。张善还以茶会同仁办《海棠周刊》为名,另向邓要了一笔钱。

民国37年初,对“记者公会”领导权的争夺,也在两个新闻茶会之间展开,“濯江茶会”曾一度失利,成都解放前夕,“濯江茶会”失去了邓锡侯的支持,省*府主席王陵基大搞“戡乱”,特务横行,搅得人心不安。章伯怀、张善等人迁居,“濯江”茶友四散,其他的“新闻茶会”也先后解体。

“记者之家”

年11月,在成都华兴正街20号附2号一座一楼一底的院落,正式挂出了一块“记者之家”的醒目标牌。这里便是刚成立不久的一成都新闻记者同业组织——“中国青年记者学会成都分会”的新会所。此后,这里定期举行茶会,不仅为全市新闻记者进行交流提供了机会和场所,而且还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一些时事、学术讲演,吸引来众多外埠新闻界及本地社会各界

1
查看完整版本: 茶店子有茶喝成都新闻茶馆,抗战时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