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三麻黄附子细辛汤荨麻疹,痘疹内寒
TUhjnbcbe - 2022/3/10 14:00:00
北京医治青春痘医院 http://m.39.net/pf/a_8740651.html
18瘾疹——龚金晖医案

葛某,男,17岁,高中生。一日体育课后饮冷饮后全身皮肤出现红色风团,剧烈瘙痒,急来求诊。查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患者自诉皮热但不出汗。《伤寒论》少阴病,始得之,反复发热脉沉者,麻*附子细辛汤主之。予麻*8克,附子10克,细辛6克,剂而愈。[中国现代医生,01,50(30):78]《仲景病案学》

论:重点为风疹,麻*,发表寒泄营郁也。脉沉细者,加附子细辛也。

19疹后内寒证——娄绍昆医案

年的农历四月,我从状元村赶到了永强我二妹家里,3岁的外甥阿津病了,麻疹后持续发热半个月不退。二妹夫的叔叔是当地有名的西医儿科医师,半个月来一直给孩子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注射后热度依然持续不退,但他认为白细胞高必须继续使用青霉素。二妹夫的父亲略知医道,发热后给孩子煎服羚羊角片十多次,然而症状更趋恶化。我的二妹夫出差在外省,一时半会儿联系不上,我赶到二妹家中时,她全家人正急得团团转,医院住院治疗。二妹求我赶紧给小外甥诊治。刻诊:病儿肢体消瘦,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面色淡白,安静嗜睡,鼻流清涕,喜衣被,不渴厌食,小便清长,手足凉,额有冷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脉搏次/分,白细胞为19.0×10/L、中性粒细胞7%,血红蛋白9g/L,体温37.4℃,腹肌菲薄而稍紧。针对以上症状,我认为这正是少阴病的“脉微细,但欲寐”“反发热”的麻*附子细辛汤证。我二妹夫的父亲认为发热就是热证,大暑天使用麻*附子细辛汤这样的热性药极其危险。我却坚信此方必定有效,所以力排群议,投一剂麻*附子细辛汤(生麻*g,附片6g,细辛g),并停用一切西药。

家里人去寺前街中药店抓药的时候,店里老药工听说这一帖麻*附子细辛汤是给发热的小儿服的,十分害怕,千叮咛万嘱咐之后才给抓了药。抓好了药,算盘一算,药价一共只有七分钱。老药工摇摇头说:“我一辈子没有抓过这么凶险又那么便宜的方子。”

服药后5小时,外甥精神大有起色,体温即恢复正常,手足亦稍温,日内排出臭软便二次,鼻水、冷汗均消失。这正如陆渊雷先生所说的:“少阴病,在治疗中,手足温、下利为正气恢复,抗病所生之代谢废物积于肠间者因以排除显为阴证回阳之机。”我知道表证已解,正气将复,连投三剂附子汤,第四天复诊时外甥已能自行下床嬉戏,大便、体温均转正常,唯稍怕冷,易疲劳,脸色仍白,脉细沉,舌尘较前稍红,血检为白细胞16.6×L、中性粒细胞76%。继予附子汤7剂,药后则证情日趋进步,渐致复常。此证在我诊后的第11天血检才达正常,白细胞为9.8×L,中性粒细胞4%,嗜酸性白细胞也出现了。西医认为嗜酸性白细胞的出现,可能是警报解除的一个标志。这个病就这样治好了。《一针一方解伤寒》

论:沉细者,是为少阴脏寒,而脉数者,也是亡阳之象,此仍是水寒。这个脉数,外感伤寒,经阳内郁,经气不泄,也会有脉数。而脉沉细之数,也是内寒格阳,阳气不降之数。经气不泄之脉数,此有麻*可以泄之,内寒格阳之沉细,此有附子细辛可以温之,都能治愈此脉数,此脉数理解,从外感与内伤,也为模凌两可之论。

外感之数好理解,解表则已。亡阳脉数之理,可以观李可老中医破格救心汤医案,有的患者,见阴寒水盛之脉迟,有的患者,见阳亡火飞之脉数或疾数,而他用的都是破格救心汤。*师的脉数解,数之极,则为疾脉,疾数之脉,阳气绝根,浮空欲脱之象。此虽然只数不浮空,但此数者,也是沉细寒格之象。

小孩子感冒,其表失解,最多见此症。要么亡阳,要么阳实,亡阳则附子类,阳实则病脑炎。小儿脾胃虚弱,无脾胃之土缓,一病表实,就这么非病亡阳,即病阳实,非黑即白。皆因表郁,是病之来源。管好小儿保温,不要受寒,是杜绝小儿一切大病的根源。小儿肌肤腠理密致,表阳一病伤寒,寒性收缩,故表实而见诸象。

两可之象。

本案脉数,你如何理解?是理解为外感之数,还是理解为沉细内寒,格阳之数?这个算是争论题?中医正是这样的题太多,以致于中医内部纷争不断,然后就是各承家技,终使顺旧。微博网传,张文宏老师谈评价机制:“中医的评价机制,应该由中医人自已完成,这也是中医缺乏的。没有评价机制,不仅中西医打架,中医内部的纷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大家的对话,如鸡同鸭讲,根本不在一个频道。”此话说的好,直指中医软肋,此与仲圣序言,各承家技,终使顺旧,其实是一个意思。中医没有评价机制,也如同在制造泡沫。没有评价机制,如何鉴定医疗事故,如何处理与中西的关系。遇到问题时,难道一句中医有五千年的历史,就是应付所有问题的理由吗?恰恰是评价体制的建立,需要系统清晰的理论,作为支撑。因为自身理论不系统,没有准绳,只能终使顺旧,所以这个评价体制,很难成型。

0痘疹内陷——方舆輗医案

男孩,年甫五岁,病痘,初发,与葛根加大*汤。自第三日放点,至第四日痘皆没,但欲寝,绝饮食,脉沉,热如除,宛然有少阴病状,因劝转他医,病家不听,强请治,于是潜心细诊,觉沉脉中神气犹存,乃作麻*附子细辛汤服之。翌日,痘再透发,脉复,气力稍振,起胀灌脓,皆顺利,结痂而愈。因思此儿本无热*,不过寻常之痘,以多用葛根加大*汤,发汗过多,大便微溏,致有此变化,此皆余初年未熟之咎也。[《经方应用》:]

按语:患儿痘初发,因误用葛根加大*汤误汗误下,虚其阳气,以致邪*内陷少阴而见欲睡、脉沉之象,且痘旋隐没,所好沉脉中神气犹存,阳虚未甚可知,故改投麻*附子细辛汤温经透邪,病获转病。仲景未言此方能治痘,然施于此等见证,其效如斯,所谓“有是证即用是药”是也。《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第四日痘皆没,是没(mei),还是陷没的没(mo),按(mo)理解。疹病用葛根汤,是对症的,加大*就有误,所以疹陷。如果是大人,加点大*,泻下腑热,或也没关系,然而小就不一样,脾胃弱,土薄无缓象,一加大*,则易虚中。疹陷者,即为营卫内陷。太阳上篇开头,营卫外发则病愈,营卫内陷则病进,营卫陷败则人亡。麻*附子细辛汤,温里而发表,则痘透发。

1皮肤瘙痒症

姚某,男,60岁,农民。因周身皮肤瘙痒两月余,于年1月3日邀余出诊。患者起病当天曾在山上松林打柴,劳累一天,出汗较多。回家后,当晚即觉全身皮肤瘙痒,未曾理会。3日后在当地卫生院诊治,西医诊断为“皮肤过敏”,用强的松、扑尔敏、盐酸氯丙嗪等治疗数天无效,瘙痒逐日加剧,医院用西药氯化钙注射液、氯化钙溴化钠注射液等静脉注射数日,仍无好转。此后,四处求医多人,先后服中药五十余剂,使用中药外洗二十余次,仍无明显好转,反增形寒肢冷,口淡不思饮食,精神萎靡。后由患者一亲友介绍,求余诊治。

诊时所见,患者上身赤膊,身披棉衣,旁置炭火两盆取暖,另有人为其瘙痒。周身皮肤暗红,满布搔抓伤痕,多处有血及黏液渗出,皮肤灼热,触之粘手,全身有腥臭气味,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弱。索检前医处方,多为清热、凉血、祛风之剂。余以为表里俱寒、风*内郁之证,治拟温经散寒、祛风止痒,予麻*附子细辛汤加味:生麻*、炮附子、蝉蜕各10克,北细辛、升麻、生甘草各6克。每日1剂,连进3剂。

1月7日复诊:皮肤瘙痒大减,夜间已能安睡,精神好转,饮食增加,舌红少苔,脉细无力。守上方加当归15克,川芎10克。连服5剂,皮肤瘙痒消除,病告痊愈。随访3年,未见复发。(《新中医》年5期49页)

按:本案患者年老体迈,气血不足,阳气致衰,外感虫*风邪,本应解*祛风,而前医误用寒药,已成表里俱寒,麻*附子细辛汤能温经散寒,养血祛风,故收效。《经方研习》

论:汗多则皮毛窍开,寒闭皮毛,营郁生风,风不外泄,则皮肤瘙痒。此时哪怕有一味麻*发表,都能治愈。

周身无汗——曹安来医案

屈某,女,48岁。四季周身无汗不适8年余,先后求治多地,延医0余人不效。诊时,正值仲夏,天气炎热,周身无汗不适,欲求汗出则体快,神疲,怕风,面色少华,扪之体肤无汗。详询病史,知其二十余年前患风湿性关节炎,后又继发风湿性心脏病,经多方治疗症状得以控制。诊脉沉,舌淡红,苔白滑。此风湿袭表,寒湿入侵,内舍于心,久则及肾,肾阳折损,失温煦之能,无力鼓汗达表,致终年不得汗出。拟麻*附子细辛汤助阳透表;生麻*1克,熟附片15克,细辛3克。药后3剂即见小汗,全身舒适,10剂药后汗出如常人。《当代医家论经方》

论:沉为内寒,疹为表病。怕风为恶寒,汗为卫气,不能外泄,麻*泄其卫气,则汗出表解。沉则加附子细辛,发寒而不致成坏病。

3周身无汗

张某,男,13岁,6年9月1日初诊。周身终年无汗已七年余。病起于初夏游泳感冒之后。得病后曾至各处求治无效。患者因无正常汗液分泌,在春秋两季尚可,而入冬则反致形体畏寒,入夏则体温无法发散,自觉烦热胸闷,不能活动,稍动则气急似喘,饮食尚好,二便正常。……舌边有细小紫点、苔薄,脉沉细略数。…

辨证:症得于外感之后,寒邪失表而留滞,腠理闭合、络脉痹阻,汗窍不通。法宜温经散寒,通窍宣络,以麻*附子细辛汤合通窍活血汤之意。处方:制附子4.5克生麻*3克细.5克桃仁1克川芎9克赤芍6克路路通1克5剂。

9月0日二诊,药后皮肤干燥略减,似有汗意,余无他变。原方麻*增至6克。5剂。

服药后,患者自述,周身已有微汗,能湿润皮肤,但无明显汗出,胸闷烦热等症已释大半。但因天气渐渐转凉,难以观察药效,嘱其来年继续诊治。

7年7月17日三诊,气温渐热,症状如前.…舌质紫气已退净、色淡,苔薄白而润,脉象沉细而紫。良系络脉虽宜,寒邪久郁,阳伤而鼓动无力,姑拟内外合治,助阳撒邪,宜通腠理。处方,内服剂,制附子6克生麻*6克细辛3克香薷1.克荆芥9克浮萍草9克川芎6克炙甘草3克.5剂。

熏洗剂,生麻*3克白芷3克紫苏6克浮萍草3克。煎汤滤过,倒入浴盆,让热气熏蒸周身(嘱以布单围复,仅露头、颈在外),至水不烫时洗浴,洗至水凉为度,每日熏洗一次。

7月4日四诊;患者欣告,上法用后,周身汗出如珠,身半以下较多,精神顿爽,脉已较缓。上法内服方附子、麻*减至3克;薰洗方未变更。续用5剂。

后经多次随访,汗液分泌正常,活动后无任何自觉症状。《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论:肺主皮毛,皮毛窍闭,肺气内闭,不能外达皮毛,时令之阳,不能外蒸发散疏泄,所以闷急而喘急。这个有就用麻*桂枝,发表寒,开其皮毛孔窍就行了。

五脏理论,肺主皮毛,六经理论,太阳为经,主一身皮毛。太阳经与五脏“肺”,皆主皮毛。同是皮毛窍闭,而病却从五脏理论与六经理论分而论之。又合而共见,此为皮毛病,核心的入门理论。

皮毛伤寒,则太阳经病,营卫病风寒、麻疹;皮毛窍闭,则肺脏病,咳嗽,哮喘、痰饮,结胸,肺痈等等。这就是经病与脏病的区别,同主皮毛,所以往往病证共见,所以很多的外感病,无论是太阳经病,还是肺脏病,只要麻*一味药,开其孔窍则已。

购书学习,进群,请加好友(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麻黄附子细辛汤荨麻疹,痘疹内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