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百岁老人刘周氏心地开阔家庭和睦热爱劳动,
TUhjnbcbe - 2022/8/8 17:36:00

年初冬,岁的老人刘周氏,坐在自家院里晒太阳,脚边围着一群呀呀学语的小毛伢。“太阳暖和,心里舒坦。”她似乎在自言自语。四个三四岁的小孩,都是邻居家的,拉着老人的手,摸着她的脸,依依呀地学着话:“太阳暖和,心里舒坦。”老人微笑着,看起来特别慈祥。说起刘周氏的长寿经,老人76岁的媳妇刘陈氏便打开了话匣子,“俺娘心底比谁都开阔,再大的事撂在她心里,像没事一样。”

图注:晒太阳

刘周氏出身于清光绪九年(年),其娘家安徽阜阳小周庄与婆家张庄仅相隔10公里。在她一百多年的生涯里,除了84到88岁那五年,到省会合肥给孙女儿带小孩外,其余99年就在这方圆十公里的小天地里度过的。阜阳县城(今阜阳市)离张庄仅9公里,她总共也只去过三回,还是年轻时去的。她21岁嫁给刘万年,来到张庄,在堂前屋后、灶房柴房里度过了80多个春秋。事实上,她的日常活动半径只有0.25公里。也许是小脚行动不便,也许是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从来没有想到过远行。她的活动天地确实太狭窄了。但谁能料到她的心胸却异常开阔。

图注:老人

在刘周氏过门没有多久,刘万年母亲积攒的一点私房钱突然不见了,脾气急躁的老太婆一下怀疑到她新媳妇头上,责问、斥骂直至推她出门,刘周氏都没有顶一句嘴。过了半年,老太婆自己在一个墙洞里掏出了这点钱,才想起是自已经常换地方放,忘记了。都说婆媳之间是冤家,但是在刘周氏这里却不存在这一说法,因为她处处让着婆婆。在这半年里,刘周氏始终辛勤操持家务,侍奉婆婆,没有半句怨言。连她丈夫都看不过去,几次想与母亲争吵,刘周氏还劝说:“娘积攒这些钱也不容易,掉了自然很气,我受点委屈,让她出出气,这也是我的一点孝心。”她将冤气埋在心里了吗?没有。她吃得下,睡得着,像没事一样。后来婆婆向她道歉,她还笑着说:“娘,我没有把这事搁在心里哩。”

图注:婆媳之间

与邻居相处,别人有话语高低的时候,刘周氏总是热心对人,求得和解。同村有一位已经过世的刘王氏,与刘周氏是同时代的人。刘王氏性格急躁,说话冲人,与全村的妇女差不多吵了个遍,就是和刘周氏没有斗过一回嘴。在刘周氏40多岁的一年春天,她家饲养的老母猪下了一窝猪仔,就在快出售的时候,被偷了四只,她丈夫、媳妇都气得吃不下饭,一个劲儿地在村前庄后寻找,也到刘王氏家里看了一下。这一下得罪了刘王氏,三天两头在场上、村口指桑骂槐地咒人。刘万年以及刘家的媳妇们几次要冲出屋去与刘王氏干仗,都被刘周氏劝阻住了。

图注:猪仔

过不了几天,刘王氏生了病,躺在床上,刘周氏端着熬好的草药汤去看她。刘王氏感动得热泪盈眶,不好意思地说:“她姐,我性子不好嘴也臭,你别往心里去。”刘周氏答道:“远亲不如近邻,同村一家人,牙齿还磕着舌头呢?”俩人拉紧了手。从此,刘王氏的性子也改好了,也很少再吵架骂人了。她70多岁去世前,还对刘周氏说:“你是俺村第一个心底宽敞、难得的和顺人。”家庭的琐事,村邻间的矛盾,对一个没有文化的农妇来说,一般人碰上了都会呕气、发火,甚至哭闹吵骂的。但刘周氏却少有的大度,从不在心里生闷气,还总是自宽自解,并主动消除纷争。

图注:抗战

在刘周氏的生命长河里,虽然没有狂波大澜,但也不乏曲折起伏。面对这些,她总是坦然处之。当日本鬼子在淮北平原肆虐时,几乎天天有“鬼子要进村了”的可怕消息传来。一次,日本鬼子队伍真的过来了,全村人都跑了,刘周氏却还在租来的地里干活,当她听到人马嘶叫声,才悄悄走到地边的水塘边,躲在一片芦苇里。鬼子过了村,她回家换了衣服又下地了。事后,丈夫问她:“你胆子怎么那么大?”她回答:“我看准那片芦苇能藏人,不会出事,心里有数。”那年,多数人家东躲西藏,误了农活,地里没啥收成。但刘周氏家五亩租地里,夏收麦子秋收红薯,季季丰收。

图注:芦苇荡

刘周氏心宽,也特别心慈。许多邻居都说:“老祖奶心里消得了愁事,还总忘不掉关心别人的事。”乡邻的事,老人都记挂在心,还经常要一件一件过问。农忙时,谁家下地干活去了,请她照看摇篮里的婴孩,她总是欣然同意。谁家出门了,请她照看门户,她也没有二话,谁家场上晒了粮食,她会自己走去赶麻雀……这位百岁老人,总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刘周氏心里时刻想着别人,这也是她心底宽的表现。她的心里装着全村乡亲父老,时刻关心着哪家盖新瓦房,砖瓦买够没有?哪家地里庄稼瘦,化肥施上没有?哪家长毛兔剪毛了,卖上好价钱没有?……如果不是亲耳听见刘周氏一一询问左邻右舍,我们也很难相信,一位百岁老人,思维有些迟钝了,一说起这些乡邻们的大事,她居然还如数家珍。

图注:长寿老人

刘周氏从七八岁打猪草、割羊草算起,已经劳动了九十多年。她生刘玉田的那天,上午在地里刨红薯,中午还在地里吃冷馍没回家,到半下午突然感到肚子疼,就自己走回去,一到家就生下孩子了。她一共生了四个孩子,老大是女孩,早夭,老四也是女孩,30多岁得急病死了,老二不知所终,仅剩老三。四个孩子几乎都是在劳动中生下来的。生育以后,喝上一碗用山芋淀粉加上鸡蛋花熬成的稀湖,就算是补品。第二三天就下了床,四五天以后就下地了。“穷人就是生成干活的命。”刘玉田说,“俺娘闲一天,身子骨里就难受,浑身不自生,一干活就舒坦”。据他说,刘周氏90岁以前还下地干些锄草一类的轻活,95岁以前还一直操持家务,负责做全家一日三餐的饭菜和洗碗、刷锅一类的厨房杂事。95岁以后,自觉手脚不灵便了,家里人也不让她干了。就这样,她还是喜欢干些扫地、擦桌椅—类的事。劳动使人长寿,刘玉田的话是有道理的。

图注:蛋花汤

刘周氏在饮食上没有什么讲究,只要是锅里烧出来的,她就咽得下去,所以身体好。刘周氏从小就过着贫寒的日子,娘家、婆家都是雇农,肚子能填个半饱,就算不错。什么野菜,葛根、苇鞭、麸糠,煮熟一大锅,一吃就是几碗,吃得比谁都香。解放前,自然与鸡鱼肉蛋无缘分,那时一年到头能吃上几块猪肉就不错了。解放后她家劳动力中等,生活水平在村里也是中不溜的。后来包产到户,生活好了,但孙子想积攒钱盖房子,吃鱼肉也并非常事。几个星期割上一挂肉,改善一下生活,刘周氏也舍不得吃,要让给孙子,重孙们吃。这位被生活所迫,一生大部分素食的人,也许算是她长寿的原因。另外,刘周氏不吸烟,不喝酒,不挑食,没有偏食习惯,也没有任何嗜好,这应该说对长寿是有利的。

图注:素食

刘周氏一家和睦,老少四代同居,一年到头听不到一声吵闹,这是老祖奶长寿的原因。这个家庭确实充满了亲切温暖的气氛,人人对刘周氏十分孝敬,特别是她的媳妇刘陈氏和孙媳妇,对老人有更多的关怀。刘陈氏自己已是76岁的老人了,但从给婆婆穿衣、端饭到铺床叠被,她照顾得妥妥贴贴。年老人拉了一些天的肚子,天天晚上起床,刘陈氏为婆婆端尿擦屎,毫无怨言。年有段时间,老人半夜常觉得肚子饿,只要她说一声,刘陈氏马上披衣进厨房,为婆婆烧汤热饭。刘陈氏认为:“人都要老的,俺老了可能还不如她呢,这不算费事。”孙媳妇负责为老人浆洗、缝补,也从不厌烦。她说:“俺娘做出样子了,俺不过是跟着学罢了。”孙子、重孙每天收工、放学回来,都要对老人嘘寒问暖,看到老人冬天怕冷,孙子特地为老人买了一床电热毯,乐得刘周氏哈哈大笑。这个家庭物质并不富有,但富有相互关心的精神。这当然也是有利于长寿的。

图注:山村

如今,刘周氏自然已经去世多年了,但我们梳理这段往事,发现刘周氏的长寿经还是有借鉴之处。譬如心胸开阔、生活规律,家庭和睦、热爱劳动等。相信我们如法炮制,也能长命百岁。(彭忠富/整理;图片源于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岁老人刘周氏心地开阔家庭和睦热爱劳动,